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论语全文及翻译优选汇总99句

2023-05-25 09:58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论语全文及翻译 1、实际上,孝悌之于社会和人生的双重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最终合二为一,指向人类的福祉。我们知道,个人修养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对缔造一

论语全文及翻译

1、实际上,孝悌之于社会和人生的双重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最终合二为一,指向人类的福祉。我们知道,个人修养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对缔造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有着具体而微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更多的人成为品行高尚的君子,社会必然会形成良风美俗。反过来,在这样的社会里,将会有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和圆满人生。

2、这种互惠互利的内在精神就是孝道,一个人如果对生养自己的父母连这点感情和回报都没有,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者,古人把这种人列为禽兽,认为他不配称作人。那么什么是“弟”呢?“弟”就是“悌”,是指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这种友爱情感,不仅仅存在于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推广到朋友之间,泛化为一种高尚的社会友情。

3、【原文】4-23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

4、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译文」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6、【注释】

7、·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9、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了,我就乘坐小筏子漂往海外,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但这是不可取的呀!

10、在这章经文中,孔子的话,既是对仲由的赞许,也指出仲由的不足。这种在表扬中指出缺点的教育方法,不仅在当时收到了好的效果,即是在当今也是值得学习的。

11、「译文」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埃”「评析」

12、那些真正的君子都知道,不论是人生的建立,还是内心的修养,都应该把“孝悌”作为根本。从个人修养来说,无论是真诚博大的情怀的养成,还是自己至爱的光辉人性的培养,都得从“孝悌”起步。

13、「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14、孔子说: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还会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国,礼乐怎么能实行起来呢?

15、「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16、在孔子的学说里,“仁’是核心思想和终极的追求,其核心要义是“仁者爱人”。而要得到这个仁。达到”仁”的境界,不仅需要内心的体验,更需要投身现实。当然,不论是思想还是在行动,都必须有个出发点,而有子的这段话,则明确指出,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换句话说,就是从孝悌这个根本点出发,推而广之,就能成为仁人君子。

17、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18、《论语》一书中,子曰的经文很多,今举其一例。

19、【原文】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0、「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1、论语有点长,先来一点试一试。

22、在有子看来,一个人如果在家里懂得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当他走向社会后,就会尊重上级,优待朋友同事,能以自己的行为促进人际的和谐,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子此言,深得孔子“孝道”大意。他认为,真正具有“孝悌”精神的人,在待人处世上多怀有深厚的情感,这样的人,是不喜欢冒犯上司,也不愿祸害同事的。

23、·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4、关于“孝悌”的意义,有子是从两个角度阐述的。第一说的是“孝悌”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的亲人,才能将这种爱推及他人,由爱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推广到爱一切人。这样,很自然地就把个人的修养与维系社会稳定连接起来。

25、关于如何维持社会的稳定,保障人类社会的延续,古往今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难题。历史上许多彪炳史册的辉煌文明、威名赫赫的大帝国最终走向灭亡,起因多半是社会秩序的崩坏。现代世界,各国依然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实践证明,儒家这种立足于家庭和睦,进而促使社会稳定的思路是积极而有效的。

26、第二,有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阐述了“孝悌”的意义。上文讲过,儒家所说的做学问,也就是如何做人,其最终目的是求“仁”。

27、【原文】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8、⑤与:即“欤”字,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

29、《论语》(lún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0、③鲜(xiǎn):少。

论语全文及翻译

31、【原文】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32、《论语里仁篇》中。

33、·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4、【翻译】

35、【原文】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6、【原文】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37、【原文】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8、【解读】

39、「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40、「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41、「译文」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42、【原文】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3、【原文】4-11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44、「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45、「译文」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46、《论语公冶长篇》中。

47、【原文】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48、·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9、【原文】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

50、「译文」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51、【原文】4-18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52、「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53、【原文】4-3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54、·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5、「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56、「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57、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⑤!”

58、「译文」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59、「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60、【原文】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全文及翻译

61、「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6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3、【原文】4-26子游曰:“事君数(1),斯(2)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64、·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65、「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66、【原文】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67、「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8、·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9、【原文】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70、②弟(tì):同“悌”、敬爱兄长。

71、「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72、《论语》全文及译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3、【原文】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4、【原文】4-12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75、「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76、“仁”是爱的哲学,同样,“孝”也是爱的哲学,是一种感恩回报的爱。父母生儿有女,你可以说那是繁行后代的生物本能使然。但是,作为父母,通常会养育照顾子女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付出的情感、心血和财富理应得到回报。当父母年老体衰的时候,子女回过来照料他们,是理所应当的。不仅如此,古人还给这种回报一个好名声一一孝。

77、④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意思是没有这种人。

78、【原文】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9、【原文】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2)。”

80、「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81、「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8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83、·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84、自从汉代以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奉行以孝治天下的社会政策,这便是中国社会历五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其所依据的理论,正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倡导的这种孝道。在这里,儒家是按照为人孝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稳定这样的思路推演的。

85、《论语》第四篇是里仁篇,其经文很多,今选其一。

86、孝悌的意义

87、【原文】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88、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89、【原文】4-1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90、“孝悌”不仅仅是高尚的起点,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所谓“君子务本”,就是指抓住“孝悌”的根本,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培养自己的美德。

论语全文及翻译

91、【原文】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92、「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93、【第一篇:学而篇】

94、「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95、「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96、【原文】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97、【原文】4-24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

98、·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99、在这章经文中,孔子阐述了礼让治国的原则。礼主敬,让主谦让,这都是为人处事最基本的原则,推而广之以治国,也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执政者以此行事,邦国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治理,否则礼乐不兴,邦国也一定治理不好。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