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纪伯伦轰动全球的短诗【好句摘抄81句】

2023-07-25 21:21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纪伯伦轰动全球的短诗 1、他的代表作品有《远离尘嚣》、《麦芽糖和汽车》等诗集,以及《先知》等散文作品。 2、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3、卡里·纪伯伦

纪伯伦轰动全球的短诗

1、他的代表作品有《远离尘嚣》、《麦芽糖和汽车》等诗集,以及《先知》等散文作品。

2、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3、卡里·纪伯伦(Kahlil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中文名:纪·哈·纪伯伦(卡里·纪伯伦)国籍:黎巴嫩  民族:阿拉伯  出生地: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  出生日期:1883年  逝世日期:1931年  职业:诗人,画家  主要成就:诗歌,散文,画作  代表作品:《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主要著作  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  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  散文《音乐短章》《花之咏》《我的心灵告诫我》  散文诗集《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泪与笑》《暴风雨》《先驱者》《沙与沫》《人之子耶稣》《先知园》《流浪者》《组歌》(包括《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诗集《行列歌》  《珍闻与趣谈》《与灵魂私语》  散文集《疯人》  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  纪伯伦纪伯伦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语、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以写散文诗为主,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  从上世纪20年代起,纪伯伦的创作由小说转向散文和散文诗,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的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要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纪伯伦的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著名的“圣谷”附近的贝什里村。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  12岁时,纪伯伦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1902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14岁的妹妹死于肺病。妹妹临死之前,哭喊着“希望见到哥哥,希望见到爸爸”,但是她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纪伯伦非常喜爱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哥哥,还没来得及悼念哥哥的时候,母亲因为接连失去2个孩子,也病倒了,1903年6月,母亲也离他而去。纪伯伦曾经用一幅画描绘了母亲临终前的瞬间,题为《走向永恒》,画中母亲的面容没有一丝的痛苦,显得十分从容和平静。纪伯伦日后回忆母亲对他文学创作的启迪时强调“我的母亲,过去,现在仍是在灵魂上属于我。我至今仍能感受到母亲对我的关怀,对我的影响和帮助。这种感觉比母亲在世的时候还要强烈,强烈的难以测度。”  短短的15个月,相继3位亲人去世,并且因为治病,签下了15000美元的债务。为了还债,纪伯伦兄妹变卖了家中的财物,纪伯伦靠写文章、卖画、做零工来赚钱,并且还要还债。这时候,纪伯伦在波士顿的老师戴伊知道呢这个情况,伸出了援助之手。并在经济上,精神上给予他们帮助。纪伯伦又能专心致力于写作、绘画,并且开始酝酿散文诗《泪与笑》的文字。  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指点。1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48岁英年早逝。  1904年5月,在戴伊先生的安排和许多朋友的帮助下,纪伯伦在戴伊先生的画廊中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画展是成功的,画展也为纪伯伦的文学创作打开了大门。纪伯伦认识了阿拉伯《侨民报》的创办人,他答应《侨民报》每周发表《泪与笑》中的2篇文章。1903--1908年纪伯伦在《侨民报》发表了50多篇散文,总标题为《泪与笑》。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1931年,纪伯伦逝世于美国纽约,遗体葬于黎巴嫩。编辑本段纪伯伦的家人  纪伯伦的母亲名叫卡米拉,她的第三次婚姻嫁给了纪伯伦的父亲哈利勒生下了纪伯伦,还有纪伯伦的2个妹妹。  纪伯伦的父亲是一个本分的山民,为人不错,对工作也恪尽职守,但因为无法面对生活的压力而以嗜酒作为逃避,以至于一家人生活日益窘迫。  在纪伯伦的印象中,父亲经常喝醉回家,并且借着醉酒对家人十分粗暴。纪伯伦与父亲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1891年,纪伯伦8岁的时候,纪伯伦的父亲因为被人诬陷而入狱,他们的房子和财产也被没收。纪伯伦的母亲决定去跟随他的舅舅去美国。尽管1894年,纪伯伦的父亲无罪获释,但是他妈妈依然下定决心要去美国。  相反,纪伯伦对母亲的爱却日益增加,母亲温柔善良,为一家人的生计苦苦操持,没有一句怨言。母亲也成了纪伯伦心中爱与美的化身,而母亲的这种爱,正是纪伯伦最需要的,也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的。因此,母亲成了纪伯伦心灵和感情的支柱。编辑本段写作风格  纪伯伦绘画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1908年—191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纪念馆收藏。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象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早在1923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1931冰心女士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  在纪伯伦的心目中,祖国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就像在他的作品中写到:“只要我一闭上眼睛,那充满魅力、庄严肃穆的河谷、雄伟多姿的高山,便展现在面前;只要我一捂上耳朵,那小溪的潺潺流水和树叶的沙沙声便响在我的耳边,我像哺乳的婴儿贪恋母亲的怀抱那样,思念这往昔如画的美景。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4、卡里˙纪伯伦(1883年~1931年),生于黎巴嫩北部临海的贝什里村(Besharri)一个宗教气息浓厚的家庭。

5、怀着愉快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6、纪伯伦是一位著名的黎巴嫩裔美国诗人和画家。

7、除《先知》之外,纪伯伦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和绘画作品,与之前的以及之后的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纪伯伦被誉为“现代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而富有哲理性,深受世人喜爱。

8、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9、《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10、除了诗歌之外,纪伯伦还著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其影响力跨越国界和文化,被广泛传诵和翻译。

11、彼此相爱,却不要让爱成了束缚:不如让它成为涌动的大海,两岸乃是你们的灵魂。互斟满杯,却不要同饮一杯。相赠面包,却不要共食一个。一起歌舞欢喜,却依然各自独立,相互交心,却不是让对方收藏。因为唯有生命之手,方能收容你们的心。站在一起,却不要过于靠近。

12、从来都是别离时,才知爱有多深。

13、著名诗人纪伯伦就曾写过一篇《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字字恳切,发人深省,每个父母都该仔细读读!

14、纪·哈·纪伯伦(KahlilGibran),1883年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931年逝世。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和鲁迅、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15、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一切才真正开始

16、纪伯伦轰动全球的短诗:

17、所以,我们要学着洒脱地放手,子女也要学着独立的生活。

18、童年时期,母亲教他阿拉伯文和法文,又专门请家庭教师教他英文。1888年,随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哥哥及两个妹妹离开家乡,移居美国波士顿。

19、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

20、他们陪伴你,却并不属于你。

21、他以诗歌《先知》等作品而广为人知,这些作品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纪伯伦的作品鲜明地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于纪伯伦文学创作的交互作用,他文学作品中的“先知”象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23、弓箭手望着无尽的前路上那箭靶,

24、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

25、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箭射得又快又远。

26、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27、我们陪着孩子长大,却无法陪着孩子变老;

28、《纪伯伦的诗》包括《先知》、《沙与沫》、《疯人》、《流浪者》等作品,它代表了纪伯伦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用英文所写的作品。

29、全家在唐人街过着清贫的日子,纪伯伦则被送进美国公立学校学习英语,在那里奠定了他扎实的英文基础。

30、纪·哈·纪伯伦,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纪伯伦轰动全球的短诗

31、使他的箭可以射得又快又远,

32、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33、纪伯伦的这首诗是《孩子》。

34、弓箭手遥望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35、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在梦境中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36、真正睿智的父母,往往更愿意成为孩子的守护神,而不是掌控者。

37、因为纪伯伦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其同时也涉猎了绘画和哲学等多个领域,其作品表现了他对人生、自然、爱情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被广泛地传诵和赞赏。

38、纪伯伦是著名的诗人,著名的画家。

39、《微言》,《先知》,《雨之歌》,《美之歌》,《论友谊》,《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彼此相爱》,《onlove论爱》,《祈祷》,《你的儿女不属于你》,《沙与沫》,《论美onbeauty》

40、纪伯伦是一位黎巴嫩裔的美国诗人、画家和哲学家。

41、他的代表作《论语》、《沙与沫》等深受读者喜爱。

42、我的心灵告诫我,它教我不要因一个赞颂而得意,不要因一个责难而忧伤。树木春天开花夏天结果并不企盼赞扬,秋天落叶冬天凋敝并不害怕责难。

43、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感性的诗歌作品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文学的使徒”。

44、原诗节选:

45、纪伯伦(KhalilGibran)是一位黎巴嫩裔美国作家、诗人、画家、哲学家和基督教浸信会僧侣。他出生于黎巴嫩山区,后来移居到美国,在当时的阿拉伯文学和西方世界文学上都有很高的声誉。

46、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47、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48、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子女。

49、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50、纪伯伦写过诗歌有:1、《雨之歌》;2、《美之歌》;3、《先知》;4、《幸福之歌》;5、《浪之歌》;6、《花之歌-我是大自然的话语》;7、《微言》;8、《论友谊》等。

51、此外,纪伯伦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在绘画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52、纪伯伦希望人类不要再过“在日中匍匐取暖,在黑暗里钻穴求安”的那种动物一样的生活。不要成为眼睛只是盯着食槽的庸人俗子。

53、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54、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55、父母子女之间,其实就是一场不可避免、漫长的告别。

56、纪伯伦是一个真正热爱着人类、真正希望人类获得自由、从精神上获得解放的人,他是一个向往着人类美好未来的积极人道主义者。

57、他以其深刻的哲学、凝练的文笔和感人的情感在文学界闻名。

58、我曾经7次鄙视自己的灵魂:它本可以进取却故作谦卑;它在空虚时用爱欲填充;在困难和容易之间选择了容易;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它自由软弱却把他认为生命的坚韧;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他侧身于生活的污泥,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59、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60、纪伯伦的代表作是《先知》(TheProphet),是一部带有哲学思考的散文诗集,包括了关于爱、婚姻、儿童、友谊、善恶、死亡等人类生活中的主题。这部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作品之一,被广泛译成世界上各种文字,影响了整个世界文学、艺术和哲学领域,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音乐等作品。

纪伯伦轰动全球的短诗

61、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射出的朝气蓬勃的箭。

62、也爱那无比稳定的弓。

63、纪伯伦是一位黎巴嫩裔美国诗人、作家和艺术家。

64、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和哲学意味,表达了对爱情、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65、纪伯伦的作品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和崇拜,他的影响力远超过了他所处的时代和背景。

66、如果要更深入地了解纪伯伦,可以去了解他的主要作品《先知》和《流浪者之歌》等,以及他的人生经历和哲学思想。

67、我见识过种种奴隶主义,最出奇者,是将人们的现在与其父辈的过去硬拉在一起,使其灵魂拜倒在祖辈的传统面前,让其成为陈腐灵魂的新躯壳、一把腐朽的新坟墓。聋子式的奴隶主义,强迫人们依从环境,观其颜色而染色,看其衣而更衣,听声应声,跟影随行。

68、因为他爱这飞翔着的箭,

69、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70、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71、我们养育孩子的身体,但也要尊重孩子的灵魂。

72、此外,纪伯伦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73、世上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分离为目的。

74、因为纪伯伦的作品广受欢迎,他被誉为“现代散文诗之父”。

75、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对现代文学和艺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76、纪伯伦是一个著名的黎巴嫩裔美国诗人、画家和作家。

77、纪伯伦是一位黎巴嫩裔美国诗人和作家。

78、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弓只能帮助箭自己要去的地方。

79、你不能同时又有青春又有关于青春的知识。因为青春忙于生活,而顾不得去了解;而知识为着要生活,而忙于自我寻求。

80、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是黎巴嫩裔美国诗人、画家,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81、美是永生揽镜自照。但你就是永生,你也是镜子。(纪·哈·纪伯伦)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