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优选以德服人舍生取义谁提出的【44句】

2023-10-24 09:58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以德服人舍生取义谁提出的 1、战国时期的孟子 2、独立意志是人格价值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儒家强调人要具有独立的意志。孔子肯定平民百姓也有独立的意志。具有仁、知、勇就能

以德服人舍生取义谁提出的

1、战国时期的孟子

2、独立意志是人格价值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儒家强调人要具有独立的意志。孔子肯定平民百姓也有独立的意志。具有仁、知、勇就能充分表现独立意志。孟子认为意志、志向是精神状态的统帅。孟子提出“尚志”说,提倡发扬仁义—人的善良意志。他还提出独立人格的标准“大丈夫”。

3、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4、我们通常会将贵族阶层的孔子和精英阶层的孟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加上后世如董仲舒、朱熹等所谓大儒的思想,形成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一般来说,儒家思想讲求仁义,社会和谐和阶级秩序,讨厌暴力。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之说。

5、孔子重视追求真理,强调追求真理高于物质享受。他提出谋道与谋食的问题,对于以穿破衣吃粗粮为耻辱的人,不值得与他谈论探寻真理。而爱真理甚于爱生命。热爱真理,明辨是非,是人格价值的重要内容。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认为,孔子是赞扬颜回安贫乐道,好学求真,在追求真理中获得快乐,“其乐”就乐在对真理的追求、探讨和发现。

6、所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7、我们可以从反儒家的革命伟人的话中反推找答案。“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也就是说,儒者是雅致的,从容的,谦让的,“和理非”的。

8、直,就是说正直,所谓正直,就是不赞同险恶的报复,要正直不违理,但绝不是容让任其欺辱。

9、孔子认为富贵有义与不义问题,孔子并不笼统地排斥富贵,而承认合乎道义的富贵,但强调义才体现了最高的价值。孟子区分了人的“耳目之官”与“心之官”,前者是感觉功能,后者是思维器官,而思维高于感觉,由此肯定精神生活高于感官享受,高于物质生活,内在价值高于功利价值。

10、强调大丈夫的崇高人格是坚持道德原则,不屈从于别人的意志,不随环境的变化而转移。古代道家、墨家也赞扬坚持独立人格,整个社会赞美他时,他淡然处之;整个社会毁谤他时,他也不为所动。庄子提倡不顾别人的毁誉,坚持自己的见解、主张、原则,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立风格。而对于这个话题,你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11、比如说被人无理辱骂,当义正言辞的指出别人的过错,挽回自己的损失,而不是打跌牙往肚里吞,也不是怀恨在心将来再公报私仇伺机报复。

12、因为这话从来就不是儒家的哪位人物说的,儒家的经典也找不到这句话。有人曾经专门考证,这句话其实出自明清时期的一些小说戏曲中,如《西游记》、《秦王逸史》、《说岳全传》等等。

13、很多都是因为历史原因,被统治阶层不断的修改利用,选其中对自己也有好处的,为的是统治老百姓。皇帝肯定不愿意把什么民为重,君为轻的思想普及到大众,那老子皇帝还做不做了?

14、第四,勇气。触我底线,虽远必诛

15、自由主义者,唯道德至上.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遵从道德良心的自主行为.自由主义者认为,人类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凌驾于象征国家主权的法律之上,是人类最高的行为准则。

16、第五,开解。打到告饶,得饶人处且饶人。

17、好好读书,别人云亦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论语中原话。孔子游历困于匡,因误会,被众人围起了冲突,孔子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整个文化在老子这,老子行的是传播文化的大道,老天都不让文化断绝,几个匡人是个锤子,能把老子咋。这就是使命感,责任感富赋予的霸气。再后来的孟子,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当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削他妈的。这是唯唯诺诺的打不还口,骂不还手?如果儒家真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就不会有子路那种暴脾气弟子,子贡那嘴炮能力犀利的弟子。

18、儒家宣扬道德至上,强调道德价值远在一般人所追求的物质生活的价值之上。这种理念在仁与生、义与利、德与力、理与欲等关系问题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孔子、孟子肯定生命和道德的价值,但两者如发生矛盾,不可得兼,应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舍弃生命,坚持道德原则这是强调对个人来说,人格尊严比保全生命更为重要。

19、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20、与儒家从伦理道德角度论人的生命价值不同,道家从生命自然提升的角度论述人的生命价值。“尊道贵德”是道家的伦理思想总纲,是道家的生命价值取向。老子所讲的“道”是世界万物的总的根源和本质,“德”是“道”体现在具体事物中的内在本性和依据。因为“道”生万物,“德”蓄万物,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1、第二,宽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22、舍生取义典故来自:

23、在道教看来,作为“天下母”的“道”与宇宙万物具有同一性,宇宙本质与生命本质具有同一性,人在追求与“道”合一的生命历程中,人的生命就会由短暂变为永恒,由有限变为无限。道教这种对生命无限的挚爱和追求,表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赞美。义与利儒家重义轻利。

24、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25、如果欺辱你的人比你有权势有地位有钱,那么你就低头任其打骂,相信终有一天能够令他感受到你的优秀品质。

26、而墨子肯定天下大利和利人利天下的意义与价值。义利问题很复杂,利有个人私利与群众公利之分,应当说,公共利益是很重要的,是要维护的私利要服从公利,脱离国家民族的利益,个人利益最终也将成为泡影。同时也应当看到,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脱离物质生活专谈精神生活、道德、理想,只能流于空谈。但是,只注意物质生活,不提高精神生活,不讲道德理想,势必使物质生活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真正的意义。

27、自由主义者认为,道德,超越国家,超越法律,对于违反道德良知的法律,公民有权抗命,或者不服从.(但符合道德良知的法律自由主义者坚决遵守,因为守法也是道德要求).

28、而“理”,道德原则。“欲”,物质生活欲望,指追求高于基本生活需求的欲望。宋明理学家宣扬“存天理,灭人欲”,把道德原则与物质需要对立起来。清代思想家戴震认为理存乎欲,斥责理学家的“理欲之辨”为“以理杀人”。应当承认,精神需要高于物质需要,但离开物质需要也就没有精神需要,两者是统一的

29、主要思想

30、第三,底线。再一再二,没有再三

以德服人舍生取义谁提出的

31、分情况吧,面对恶,要坚守道义,对的要坚决捍卫,不对的坚决抵制,见义不为无勇也;面对利益相争,礼让协调,克己复礼为仁;面对长辈,骂的对要听,做错了要认,长辈不对要想办法说服,当不义,则争之;面对恩怨,就事论事,不刻意报复也不用害怕,事来即对,以直报怨;面对拿刀拿枪的,别说了,跑…

32、老子又讲“道法自然”,由此“尊道贵德”也就是顺其自然。“自然”,是指天然,自然而然,也即万物非人为的本然状态,进而引申为无为无造的意思。老子提倡尊道贵德的人要以“无为”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也就是遵循自然法则,排除主观执著和矫揉造作。老子认为这是人的生命意义所在。后来道教进一步在上述道家思想基础上提出重生、贵生、乐生、长生的生命观,唤起人类对生命现象的尊重和关爱,对生命意境的追求和提升。

33、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34、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它选自《孟子·告子上》。

35、德与力“德”指道德。“力”指生命力,表现为意志力、体力引申为武力、军力等。孟子区分“以德服人”与“以力服人”,提倡施行仁政,以道德赢得民心,取得人民的拥护。与孟子尚德不重力不同,法家韩非重力不贵德,强调力的作用。汉代王充提出了“德力具足”的观点,兼重德力。应当说,王充的德力并重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治国之道的一个重要理念。

36、如果欺辱你的人地位、权势、金钱等各方面都不如你,那么就一脸轻蔑鼻孔朝天地慢慢踱开,以示你不屑与之浪费唇舌。

37、以德服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

38、以孔子自己作榜样,“温、良、恭、俭、让”这五德是他的品牌,他被困陈蔡,被人误认为恶人阳虎而围攻时,表面上仍然持守这一立场(史书如此记载,后人无法了解当时孔子的心路历程)。可以说,只要不触动“礼法”这个按钮,孔子对于被骂被打,是不会反抗的,也不会报复的。换言之,要看谁在打骂我。如果是上位者打骂我,我是被白打的,如果是下位者打骂我,那就是大不敬,就要被惩罚。如果是同一级别的人打骂我,就要“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总而言之,就是“追求合乎礼的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9、第一,仁爱。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40、不论别人强大还是弱小,我们在交往中都应该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41、根本指不出来!

42、许多人习惯的将儒家贴上“奴性”的标签,最典型就是有人拿“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做为奴性例子。既然如此,这些人能指出这句话是孔子还是孟子,还是儒家的哪位儒家杰出人物说的吗?或者出自儒家哪部经典?

43、儒家诞生于战国时期,儒家理论是非常刚强直接的,可是到了后来儒家成了软弱的象征!后人为了自身利益曲解了儒家!

44、以直报怨,应该是要打回去的吧。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