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苏洵读书的故事【24句文案】

2023-05-20 12:33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苏洵读书的故事 1、苏洵年轻时,由于要做生意维持生计,也没有太多时间读书,也时后来年龄大了,发奋读书,并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大器晚成。 2、后来,苏洵多

苏洵读书的故事

1、苏洵年轻时,由于要做生意维持生计,也没有太多时间读书,也时后来年龄大了,发奋读书,并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大器晚成。

2、后来,苏洵多次赶考失败,愤懑的他看了自己以前写的文章,一气之下将它们焚烧殆尽,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这就有了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故事。

3、直接让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事件,发生在他的母亲去世之年。奔丧的二哥让他写一些文章来赞美一下游览过的名川大山,但苏洵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将肚子里那些壮丽景色写到纸上,看着焦急的弟弟,二哥让他编写苏家族谱。在编写的过程中。他看到祖先的事迹,不觉羞愧难当,这才拿起书看了起来。

4、关键性的影响之一,来自他的妻子。

5、至和、嘉..年间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翰林学士欧阳修将他们父子三人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朝廷将这些文章刊印出来之后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士大夫们争相传阅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一时间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学者们写文章都仿效苏氏文风。

6、苏洵三父子的文章都受到《战国策》的影响。特别是27岁始发奋的苏洵,更是把《史记》、《汉书》、还有更早的《左传》、《国语》、《战国策》都罗列到床前案头。

7、相同点:两人都是大器晚成,成年后发奋读书。

8、苏洵著有《权书》、《衡论》、《机策》等文。因其文章太多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不可能一一抄录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现将其《心术》、《远虑》二篇文章摘抄于此。

9、相传苏洵从小不喜读书,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中的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游山玩水,加之他小时显出优于同龄人的聪慧,更是不将读书放在眼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呢?

10、功夫不负有心人。年龄并没有成为学习的阻碍。“读书破万卷”的苏洵渐渐找到了“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苏洵从一个顽劣的少爷变成了享誉后世的文坛巨匠,流传千古的《六国论》就是其代表作,向世人阐明了一个精辟的观点:占土地、人口、军力等资源更雄厚的六国之所以被秦国一国所灭,是因为六国的不团结,以及各国君王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和偷安。

11、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录其《心术》、《远虑》二篇。

12、不同点:吕蒙读书是在孙权的劝说下;苏洵是自己发奋读书。吕蒙是武将读书;苏洵是平民身份读书被赏识。

13、一个原因来自他的夫人。苏洵的妻子程氏是大家闺秀,学过诗书,她终日劝谏苏洵好好读书,但苏洵并不知悔改,于是程氏自己教孩子们认字读书。苏洵看到程氏对孩子们的管教,又想到自己的顽劣,渐渐意识到如果自己还这样不思进取,将来是要被孩子们耻笑的,他这才考虑起自己的学习来。

14、苏洵字明允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宋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但在参加进士及特殊才学的考测中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都没有如愿以偿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关门闭户苦读诗书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_x0002__x0001__x0005__x0001_,达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地。

15、另一方面是母亲去世的影响和家族的传承。

16、吕蒙年轻时读书不多,他本来就是一员武将,所以对读书不感兴趣。后来孙权劝学,吕蒙发奋读书,有了很大的进步。

17、苏洵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但在参加进士及特殊才学的考测中,都没有如愿以偿,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达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地。至和、嘉..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将他们父子三人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朝廷将这些文章刊印出来之后,士大夫们争相传阅,一时间,学者们写文章都仿效苏氏文风。苏洵著有《权书》、《衡论》、《机策》等文。因其文章太多,不可能一一抄录,现将其《心术》、《远虑》二篇文章摘抄于此。

18、都说“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这一点在苏洵身上有了很好的体现。

19、母亲的去世让苏洵意识到人生苦短,时间可贵。而且,因奔丧而归家的二哥听说苏洵多游历,想让他写一些文章来赞美一下游览过的名川大山;这个很自然的要求,却让苏洵感到捉襟见肘,因为他发现自己虽然游历颇丰,却肚中空空,写不出什么东西。后来,他又应二哥的要求编写家谱,在这个过程中,祖先的事迹让他颇受鼓舞和刺激,顿觉自己荒废时间的可耻,这才决心发愤读书。

20、年少的苏洵家境优越,衣食无忧,没有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所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游山玩水,游历四方。在峨眉山游玩一圈之后,听说西北的岷山也很壮美,又去游玩,这一去便是半年。如果一直这样玩乐荒废下去,我们可能就不会知道苏洵这个名字了。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年近而立的苏洵开始发奋读书呢?

21、苏洵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开始,永远都不晚。大文豪高尔基也曾说过:“学习,永远不晚。”

22、下定决心的苏洵,可以说是“一不做二不休”,读书非常用功。家喻户晓的把墨汁当成糖来蘸粽子的典故,很好地说明了苏洵读书的专注程度。

23、苏洵的妻子程氏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她经常劝谏苏洵好好读书,见苏洵不听,便自己教孩子们认字读书。苏洵看到程氏对孩子们的管教,又想到自己的顽劣,渐渐意识到如果自己还这样不思进取,将来是要被孩子们耻笑的。自觉羞愧的苏洵这才开始考虑起自己的学习来。

24、随着读书时间的延长,苏洵渐渐被书本中丰富的知识吸引,越加沉浸其中,以至于到了后来的成就。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