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黑格尔名言解析汇总81句

2023-05-20 12:34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黑格尔名言解析 1、存在即合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意思是:宇宙的本原是绝对精神(理性),它自在地具备着一切,然后外化出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科学,最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回

黑格尔名言解析

1、存在即合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意思是:宇宙的本原是绝对精神(理性),它自在地具备着一切,然后外化出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科学,最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自身。因此,凡是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的就是合理的(“乎理性”的简略说法),也就是必然会出现的,是现实的。出自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

2、《耶稣传》的意义是双重的。

3、所以我们也许从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现实的东西都是合理的”代着保留国家的统一与完整,强调了国家存在的必然性,(即颂扬普鲁士国家制度)但同时应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追求君主立宪制)这也是一个自我扬弃的过程,即应自我否定,不断发展,否则当国家的必然性丧失后,现实变为现存,国家必将不复存在。

4、不要轻易做出判断(正面)

5、我们可以用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作为划分原则:

6、相反,他认为只有主体,即个体的自我意识才能使《圣经》的内容具体生动,色彩鲜明。具体说,福音故事是怀有一定宗教目的的人的创作。

7、理解这里的“现实”要从三方面入手:

8、二者结合,即是黑格尔保守性与激进性的两方面的体现。

9、最初的老年黑格尔派主要包括戈舍尔,加布勒和埃尔德曼等学院派人物,他们大多参加了《黑格尔全集》第一版和第二版的编撰工作。这些人关心的是如何保持住黑格尔的传统,他们所补充的充其量是对继承下来的伟大主张字斟句酌的评论。结果,这些人的名字限制已被人遗忘,对哲学史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10、[1]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不清楚还要来答这个题,因为我第一次答这个题的时候其他答案太离谱,所以我最开始回答这道题的时候只说了我的「圈圈」「叉叉」比喻,起初只想强调大家不要再字面理解了。

11、其实我不大赞同这种将中国哲学宋明理学中“天地万物之本皆在于理”的“理”与黑格尔所说的合理的“理”联系在一起。

12、施特劳斯认为他的著作受到了黑格尔思想的激发。他确实是因为听黑格尔的课才转到柏林大学,虽然只听了几个小时的课,授课人就病逝了。他也曾深入钻研过黑格尔的笔记,深受《精神现象学》的影响,然而得出的结论却与黑格尔大相径庭。

1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句话代表着黑格尔本身的政治诉求,即保留普鲁士国家的统一与完整,追求政治制度上的改革。

14、老年黑格尔派人物存在的现实是合理的,而青年黑格尔派则正好相反。

15、年,老年黑格尔派恶宁静一下子被打破了,青年黑格尔运动正式出现,因为施特劳斯(1808-1847)出版了引起轩然大波的《耶稣传》第一卷。这是第一步超出了正统黑格尔学说的著作,他的出发点是黑格尔的理性观念,而不是神学观念。

16、黑格尔本身有着对统一国家向往的民族心理,并且他本人认为国家的存在具有合理性。

17、完整原话的中文翻译是:

18、于是,正统的神职人员昔日对黑格尔思想的潜在危险的怀疑一下子得到了证实,保守的老年黑格尔派不得不极力辩白,说施特劳斯认为黑格尔曾提出基督的历史不过是添枝加叶的神话是毫无根据的,并与神学家一起对施特劳斯痛加讨伐。

19、面对施特劳斯的宗教批判,老年黑格尔派不得不予以回击。后来倒戈为青年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主力的布鲁诺.鲍威尔(1809~1882)当时就是正统派中最极端的代表,虽然他当年只有26岁。鲍威尔是19世纪德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任务,一生著述等身,哲学,宗教,神学,历史,文化乃至社会政治学科皆有所成。他于1836年创办的《思辨神学杂志》,后来成为老年黑格尔派的机关报。然而,在他批判施特劳斯的同时实际上也参加了由后者展开的宗教批判活动,尽管他在批判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黑格尔精神和老年黑格尔派的精神,但他却更为彻底的推进了宗教批判,以至于他后来的无神论观点比施特劳斯的泛神论观点还要激进。

20、但是黑格尔本人的哲学总体上还是保守的,这又与他关心类似柏拉图意义上的理念世界而不是日常意义上的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关系。

21、这是一种解读黑格尔的方式,或许亦符合黑格尔的观点,因为他曾经这样比喻哲学:“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这暗示哲学家不适合做历史时代的改革者或预言家。这种观念历史悠久,一直可以溯源到古希腊哲学静观的理论态度。

22、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区别在于合理化的方式不同,而他们的基本共同点则表现为激进的人道主义的无神论,因为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所以黑格尔派的分裂是首先发生在宗教生活方面。

23、那么黑格尔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24、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5、另一方面,《耶稣传》暴露出黑格尔思想中保守的和革命的双重因素。

26、黑格尔在他自己的著作里定义了什么叫「现实的」(wirklich),具体的定义我也不清楚[1],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这个「现实的」并不等于日常所说的现实存在的、现存的、与「虚构的」相对的那个意思。

27、耶稣当然实有其人,不过他只是在拿撒勒长大并在那里创立了一个教派的历史人物。

28、后来因为有朋友在评论里追问我才勉强写了解释。再后来又重新修订过。尽管我没读过黑格尔的原文,但现在我写出来的这个解释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

29、对于青年黑格尔派来说,世界的现存状态如同法国的君主专制一样,是真实的但不是合理的;黑格尔的思想不能仅仅作为现存政治和文化形态的合理化方式的理论基础,不能仅仅是静观,而且应当是哲学式的行动论。

30、至于黑格尔所说的「现实的」,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它指的是符合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就是那个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运动的逻辑)。

黑格尔名言解析

31、对于不了解这些术语的读者来说,你们看到的应该是「圈圈是叉叉」或者「凡是叉叉的东西都是合乎圈圈的」……换句话说,我认为理解这句话的第一步是承认自己不知道这句话在说什么,而不是凭自己对日常语言的理解想当然地理解它。

32、后来的青年黑格尔派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等人都看到了黑格尔辩证法里的革命的、破旧立新的逻辑,马恩的看法是黑格尔本人虽然有一个革命的辩证法但却得出了非常保守的结论。

33、所以在理解这句话的过程中要避免陷入“存在着的所有都有其合理性”这样一个误区。

34、黑格尔所说的现实是特殊与普遍、现象与本质的统一,它不是我们所能直接把握的现存或者实存。

35、首先要明白,黑格尔这句话中的“现实”不等于“现存”也不等于“实存”。

36、柏拉图做了这个区分之后,后世的西方哲学家至少有一半都抬高理念世界,贬低现实世界。他们认为理念世界才是那个完美的、属于哲学的世界,现实世界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值一提的。

37、说到这里,你应该就知道他说的「合乎理性」和你最开始理解的那个「合乎理性」差得很远了。

38、另一方面,尽管福音故事并不意味着历史事实,但他们既然是个体的创作,就必然或多或少的体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状况和历史背景。

39、一方面,如果耶稣不过是施特劳斯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并无神奇之处的人,如果《圣经》上记载的耶稣基督那个“神人”并没有历史的真实性,那么整个基督教信仰就没有历史根据,整个基督教就不能以历史事实作为基督教真理的证明,而基督教如果没有了历史真实性的耶稣就如同天堂没有了创造世界的上帝一样不可思议。

40、三、只有当现实丧失了其必然性,那么在这个时候它才会变成现存,即我们所理解的能被我们感知到的物质实体,而现存一定会走向灭亡。

41、黑格尔的“存在即是合理”原话是: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42、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43、如果历史上的耶稣与世俗的历史人物了无二致,那么不但耶稣基督的神性消失了,普鲁士君主政体的整个神学基础也丧失了。

44、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45、关注星空,也看好脚下

46、对于黑格尔来说,他倒是关心(日常意义上的)现实世界,但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是按照抽象的理念世界的运动逻辑来完成的。

47、换句话说,个体(殊相)是虚假的,共相才是真实的。(殊相和共相可以理解为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也就是说柏拉图把世界分为了现实的世界和理念的世界,理念的世界是最真实最完美的,现实的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分有和模仿,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甚至是拙劣的。

48、实际上黑格尔这句话的背景是强调其法哲学二重性格调:保守性与激进性。

49、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

50、施特劳斯一方面用因果关系(自然律)来检查福音故事,另一方面指出福音故事的逻辑矛盾,把历史上的耶稣与基督教信仰中的耶稣基督区别开来,认为基督的形象完全来自期盼弥赛亚的神话。

51、在想方设法使人们的精神摆脱宗教的谬见和对人民进行真正文明的教育之前,政治的进步,至少在德国,不能认为是有保障的。因此,虽然施特劳斯遭到了基督徒的口诛笔伐,并丧失了去苏黎世大学任教的机会,却掀起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运动。

52、忘我投入才会成功

53、但日常意义上现实的、现存的事物不一定是「按照辩证逻辑具有必然性的」,甚至有可能是按照辩证逻辑必然被淘汰的事物,所以黑格尔这句话本身并不是在为现存事物辩护,甚至其中还有改变旧事物、有革命的逻辑在里面。

54、对于柏拉图来说,他认为(人们日常所说的那个)现实世界里的东西并不是最真实的。最真实的不是这把椅子、那把椅子,最真实的是「椅子的理念」,是那个最完美的椅子。

55、前者被贴上了右翼的标签,因为他们力主以哲学式的宁静去适应现存的世界,人物一切都将趋于完善,世界中的恶不过是表面上的附带现象,合理性就潜伏在他们之下。

56、二、“现实”包含着自我否定,即包含着一个扬弃的过程,它并非是永恒不变的。

57、但它们并不是现存着的能被现存着的我们所能感知到的物质实体。

58、世界就是「绝对精神」的变化发展演化生成的。「绝对精神」就相当于世界的源泉、世界的规律、世界的本来面貌。

59、虽然原文是现实而不是存在,但大家可能也没觉得这两个词有多大的区别,误会并不是出在这里。

60、要对这个概念有所理解,除了啃原文之外,相对容易的方法是简单介绍一下哲学史背景。我选择要介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TheoryofForms)和黑格尔哲学的大框架。

黑格尔名言解析

61、鲍威尔反对施特劳斯用宗教团体这一神秘实体的无意识创造来解释神话的产生,因为这无疑会使福音书乃至社会历史都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所支配。

62、这恰恰是施特劳斯的宗旨:

63、「现实的」就是「按照辩证逻辑具有必然性的」东西,所以也就是「合乎理性」的东西(在黑格尔的哲学中理性和辩证逻辑是一致的)。

64、历史上的耶稣确实伟大,但与耶稣基督的伟大不是一回事。

65、而前者之所以最终变成了后者乃是因为宗教团体的无意识创造或捏造:“首先是由于当时人们对救世主的渴望。我说过,起初有少数人认为耶稣就是救世主,后来这样认为的人就越来越多了,而在这之后,这些人就坚信,过去期待于救世主的一切,一定会在耶稣身上发生,他们根据的是旧约圣经里的预言,预兆和对他们的通俗解释。。。由于人民的第一个解放者摩西创造了奇迹。。。这就是为什么早期的基督教团体不仅不能够而且一定会编造出关于耶稣的故事。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宗教在编造这些故事。。。神话不是个别人有意识的,故意的虚构,而是整个民族或宗教团体的共同意见的产物。”

66、专注理想,就不要怕脚下的“水坑”

67、同样,黑格尔论证过,普鲁士这个基督教国家的君主政体与耶稣基督的独特性,完满性和绝对性是相符的,因而二者分别是绝对精神在政治和宗教两个领域内的体现。

68、然而,正如青年马克思所指出的,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69、另外,我看到有回答重在强调这句话中的“理”字,即认为存在的就是符合“天地之理”。

70、因此,他们往往不把平常人们所说的现实世界称为「现实的」「实在的」,我们所谓现实的只是变化无常的「现象」和「意见」,理念世界才是「实在的」、是「真」的。

71、“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黑格尔哲学名言。

72、"存在即合理”这句话出自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其完整句是“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73、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来源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821年出版的序言第11页,1961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范扬、张企泰译。

74、一、“现实”包含着必然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相对,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75、黑格尔学派开始分裂了,施特劳斯本人随后发表的《黑格尔学派在基督论方面的各种派别》(1838)一文中,按照法国议会的做法,把黑格尔学派分为左中右三派,不久又出现了老年,青年的说法。

76、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77、黑格尔就像上帝一样观看、解释整个世界的发展,他提出的「绝对精神」(AbsoluteIdea/Mind/Spirit/Geist),简单的理解就是把我们每个人的「理性」理解为一个更原始的、更独立的、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整个世界,或者说是处于「上帝」那种地位的东西。

78、真正的误会是,你看着黑格尔写的是「现实」「理性」或者「存在」,其实他用这些词和一般人理解的意思完全不是一回事。

79、我们可以认为那些包含着现象与本质,并处在不停变化、扬弃过程中的“现实”的存在是合理的。

80、在保守性方面,颂扬普鲁士国家制度;在激进性方面,追求君主立宪制。

81、因此,他转而研究基督教的产生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着力研究在基督教中结成了一种体系的这些表象和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以及他们是怎样取得世界的统治地位的。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