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句子 >

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成语故事-126句优选

2023-05-07 12:25经典句子人已围观

简介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成语故事 1、退避三舍。这个成语与晋文公重耳有关,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即晋文公)逃到楚国。 2、余音绕梁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该成语

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成语故事

1、退避三舍。这个成语与晋文公重耳有关,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即晋文公)逃到楚国。

2、余音绕梁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列子·汤问》,跟楚庄王无关。

3、成语故事《行将就木》晋文公在国外流亡的故事。

4、窃符救赵

5、盗憎主人

6、退避三舍:

7、春秋时期,楚庄王攻打宋国,大军围城,宋都粮草已尽,情况危急,这时宋国的右师华元急中生智,半夜单身去到楚军营中挟持楚国大夫子反(公子侧)。华元登床劫子反,告诉他宋城内已经“折骨为炊,易子而食”,结果司马子反回去后要求楚王退兵,楚庄王不忍,于是“引师而去”。附:东周列国志华元登床劫子反的故事华元探知公子侧在土堙敌楼上住宿,预得其左右姓名,及奉差守宿备细。捱至夜分,扮作谒者模样,悄地从城上缒下,直到土堙边。遇巡军而来,华元问曰:“主帅在上乎?”巡军曰:“在。”又问曰:“已睡乎?”巡军曰:“连日辛苦,今夜大王赐酒一樽,饮之已就枕矣。”华元走上土堙,守堙军士阻之。华元曰:“大王有紧要机密事吩咐主帅。因适才赐酒,恐其辞卧,特遣我来当面叮嘱,立等回复。”军士认以为真,让华元登堙。堙内灯烛尚明,公子侧和衣睡倒。华元迳上其床,轻轻的以手推之。公子侧醒来,要转动时,两袖被华元坐住了。急问:“汝是何人?”华元低声答曰:“元帅勿惊,吾乃宋国右师华元也。奉主公之命,特地夜至求和。元帅若见从,当世从盟好;若还不允,元与元帅之命,俱尽于今夜矣!”言毕,左手按住卧席,右手于袖中掣出雪白一柄匕首,灯光之下,晃上两晃。公子侧慌忙答曰:“有事大家商量,不须粗卤。”华元收了匕首,谢曰:“死罪勿怪!情势已急,不得从容也。”公子侧曰:“子国中如何光景?”华元曰:“易子而食,拾骨而爂,已十分狼狈矣。”公子侧惊曰:“宋之困敝,一至此乎?吾闻军事‘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子奈何以实情告我?”华元曰:“‘君子矜人之厄,小人利人之危。’元帅乃君子,非小人,元是以不敢匿情。”公子侧曰:“然则何以不降?”华元曰:“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公子侧曰:“我不相欺,军中亦止有七日之粮矣。若过七日,城不下,亦将班师。筑室耕田之令,聊以相恐耳。明日我当奏知楚王,退军一舍;尔君臣亦不可失信。”华元曰:“元情愿以身为质,与元帅共立誓词,各无反悔。”二人设誓已毕,公子侧遂与华元结为兄弟,将令箭一枝付与华元,吩咐速行。华元有了令箭,公然行走,直到城下,口中一个暗号,城上便放下兜子,将华元吊上城堙去了。华元连夜回复宋文公,欢欢喜喜,专等明日退军消息。次早天明,公子侧将夜来华元所言,告于庄王,言:“臣之一命,几丧于匕首。幸华元仁心,将国情实告于我,哀恳退师;臣已许之。乞我王降旨!”庄王曰:“宋困惫如此,寡人当取此而归。”公子侧顿首曰:“我军止有七日之粮,臣已告之矣。”庄王勃然怒曰:“子何为以实情输敌?”公子侧对曰:“区区弱宋,尚有不欺人之臣;岂堂堂大楚,而反无之?臣故不敢隐讳。”庄王颜色顿霁曰:“司马之言是也!”即降旨退军,班师归

8、悬梁刺股

9、三令五申

10、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

11、一鸣惊人:

12、成语故事《唇亡齿寒》晋国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故事。

13、《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14、丁公凿并

15、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16、负荆请罪

17、大家同情韩娥的困境,乘驿车把她追了回来,送给她大量盘费。这时,韩娥转悲为喜,敞开美妙的歌喉,唱出了悠扬悦耳的欢歌。

18、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19、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20、《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暇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鹏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絮妻子而去之走。”

21、余音绕梁的故事

22、抱冰握火

23、得鱼忘筌

24、“她的歌声清脆婉转,异常动听。歌唱完了,人也走了,可大伙觉得她的歌声还在绕着屋梁打转转(‘既去而余音绕梁橘’)。过了三天,那美妙的歌声仿佛还在,以致人们以为她还没有离去。

25、操刀伤锦

26、围魏救赵

27、纸上谈兵

28、春秋战国时一个姓丁的人因为家中无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觉得这样一来,洗涤和取水就不需要专用一个人了,说是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有人听到这话后就把它传说了,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29、薛谭见此情景,十分惊讶,当即向老师承认自己不知高深、浅尝辄止的错误,请求继续深造,跟着师傅学一辈子。

30、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成语故事

31、《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

32、楚材晋用(拼音:chǔcáijìnyòng)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该成语的意思是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33、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34、解释: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35、易:交换,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楚国围困,城内粮尽,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饿死的孩子,但是为了生存,俩家交换,作为自己的食物。后来用来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36、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37、一鸣惊人

38、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39、卧薪尝胆

40、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不多的强国之一。

41、利令智昏

42、白色的长虹穿过太阳,实际上是一种日晕现象。古人迷信;认为这种异常的天象;是天变将发的征兆;将有不平常的事件发生。《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愧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43、退避三舍

44、东施效颦

45、学了一阵子,薛谭自以为把秦青的全部技艺都学会了,便向老师告辞,准备回家。

46、“韩娥遭此侮辱,加上食宿无着,不禁悲愤交集,伤心地痛哭。周围的大人小孩听了,都被她那哀怨似歌的哭声所感动,相对流泪,三天吃不下饭。

47、《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赵胜)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赵王和平原君因为贪图眼前可以获得上党土地的利益,而差点导致赵国灭亡。

48、表里山河

49、余音绕梁是什么意思了,这是用来指遗留下来的乐声绕着屋梁打转转。常用以形容优美的歌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0、《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於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子皮打算让尹何来管理自己庞大的采邑。尹何是子皮的家臣,年纪轻,没有管理经验和能力。子皮说“没关系,没经验可以学嘛。学的时间长了,就会了。”子产对子皮说:“喜欢一个人,一定会为他着想。一个孩子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去割肉,他一定会先割到自己。一块贵重的锦缎,您也不会把它交给没栽过衣服的人去栽,他会毁了这块锦缎。大官、大邑要管理许多百姓的,这比锦缎贵重得多。您不会把锦缎给不会裁衣服的人,为什么要把大官、大邑交给毫无管理经验的人呢?一个人还不会驾马车、拉弓箭,就让他去打猎,不是很危险吗?”操刀和割锦本不是一回事。

51、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奴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我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52、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53、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54、这时,春风习习,桃红柳绿。秦青先说了几句惜别话,然后击节(一种竹制的乐器,上合下开,拍之成声)引吭,悲歌一曲,唱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歌声传入林中,林鸟为之静听,行云为之不去。

55、成语故事《一国三公》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写骊姬乱晋的故事。

56、长弘化碧

57、问鼎中原

58、比喻人反复无常。

59、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60、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成语故事

61、成语解释

62、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63、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yù)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方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忭(biàn)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列子·汤问》)

64、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九十里,避楚军锋芒。

65、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

66、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67、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68、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69、楚军主帅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

70、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

71、后来常以“弘化碧”来比喻忠贞之人含冤而死;或指为国献身,忠烈精神长存。

72、图穷七见

73、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74、《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

75、秦青见薛谭有所省悟,十分高兴。为了让薛谭明白他比名歌手还差得远,又给他讲了个故事:“从前,韩国有个韩娥,东去齐国,一天经过雍门这个地方时,干粮吃光了,就卖唱谋生。

76、词目:易子而食

77、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78、男女老少听了,都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打动,翩翩起舞。从此,这一带的人们唱和哭,都仿效韩娥的声调,十分动听。”

79、古时候,秦国有个喜欢唱歌的人名叫薛谭,他非常仰慕远近闻名的歌唱家秦青,打老远来拜他为师。

80、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在争霸中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81、《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弘死干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弘: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芷弘,一生忠于朝廷,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其血化为碧玉。当然化碧之说为后人的演义。

82、后来,“秦晋之好”逐渐发展为成语,泛指两家联姻。

83、原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表达它的言语可以忘掉;鱼捕到了,渔具也可以忘掉。意思是言语和渔具虽不可少,但毕竟只是手段,而领会精神实质、实现既定目标更重要。

84、班铺形荆:荆条。《左传·裹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意思是伍举与声子在郑国的郊外相遇,在地上铺开荆条,一起坐下来吃东西,并谈论楚国的事。

85、《左传·德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春秋时,晋楚决战之前,晋文公的谋臣,他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劝文公参加决战,他认为即使仗打败了,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也可固守无虞。外有大河,内有高山。

86、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有次楚成王问他,将来晋楚发生战争,他会怎么做,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87、成语出处:

88、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89、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90、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成语故事

91、后人并而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92、后来就以此比喻以讹传讹,或主观主义凭空解释,把事情搞得颠倒悖谬。

93、薛谭听完这个故事,受到启发,决心攀登艺术的高峰,要象韩娥一样,唱出的歌能够“余音绕梁”。后来,在秦青的指导下,薛谭也成了当时著名的歌唱家。

94、尊王攘夷

95、班荆道故

96、秦青明知薛秦青明知薛谭还有许多歌唱技巧尚未学过,但没有劝阻他,_亲自到送客亭为薛谭饯行。

97、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98、老马识途

99、《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00、《左传·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盗憎主人,指盗贼憎恶主人的防范,使他不得恣意偷窃。邪恶小人总是忌恨正道直行的君子,使他不得恣意作恶。

101、其实余音绕梁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檷,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102、白虹贯日

103、易子而食

104、问鼎中原:

105、《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秦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106、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107、我国在春秋时期,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当时的秦国晋国既相争夺,又相利用。在那个时期,两个诸侯国或者两个大家族通婚联姻是表示友好联合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婚姻是带有政治性质的。秦晋两国的统治者之间,就出现过多次通婚联姻的事情。

108、秦晋之好

109、“韩娥来到一家客店,店主人嫌她穷,不仅不让她住,还骂了她一顿。

110、后人便形容他们的行为是“利令智昏”。

111、成语出处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熟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才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木曰:“夫独无族姻乎?”对曰:“虽有,而用楚材实多。(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楚材晋用”。

112、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113、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14、高山流水

115、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饱受称颂。

116、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117、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118、成语故事《冒天下之大不韪》楚国吞并息国的故事。

119、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120、烽火戏诸侯

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成语故事

121、郢书燕说

122、朝秦暮楚

123、发音:yìzǐérshí

124、胡服骑射

125、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战略决战(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和《竭泽而渔》),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晋军约八万人,楚军约十一万人。),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

126、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技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郢人误书,燕相误解。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