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句子 >

儒家孝道优选41句

2023-05-08 13:52经典句子人已围观

简介儒家孝道 1、(一)仁:杀身成仁 2、百善孝为先,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对父母要孝敬,从古代到现在都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美德。一个人,是父母所生,从小父母不辞辛苦把你养大

儒家孝道

1、(一)仁:杀身成仁

2、百善孝为先,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对父母要孝敬,从古代到现在都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美德。一个人,是父母所生,从小父母不辞辛苦把你养大,抚养成人,供你读书,千辛万苦,养育之恩不能忘,父母之前要孝敬。父母养儿长江水,希望你长大后有所作为,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让家庭兴盛幸福。

3、要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途径是“修身”“躬行”。孟子从“人性善”出发,提出只要发扬“本心”、启迪“良知”,长期磨炼,就能达到尧舜的道德水平。“修己…慎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三省吾身”,“养性”“养身”“养吾浩然之气”及自省、存养、克治、知耻和躬行皆重实践。“修身”即实践,“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不“修身”就不能治国、平天下。“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尽管儒家人性论有争论,但都主张通过修养来提高人的道德品质。

4、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在社会,要忠于国家,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贡献社会,为社会作出自己的力量。爱己及人,在社会上贡献自己的爱心。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财产,爱护他人,多做善义的事情,宣传孝善的美德。

5、如果连起码的孝道都没有,人老无所依,病无所养,在寂寞孤独痛苦中煎熬,在饥饿伤心中死去,这样的人生还有意义吗?我们对这样的晚年生活不后怕吗?所以说大力提畅孝道文化是非常必要的,这既是为了老人的幸福,也是为了人类和谐自己的将来。

6、养老送终是为人子女的义务。《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7、儒家关于“孝”的观念,集中在《孝经》中。在儒家看来,孝是德性的根本,《孝经·开宗明义章》开篇说:“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8、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指父母生病后,子女要及时请医生诊治,并精心照料,伺候父母饮食起居,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9、儒家孝道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10、儒家道德学说的主要内容

11、而儒家,对中国传统孝道的解释,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2、在百善中“孝”一马当先,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孝道”也是儒家一直提倡的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规范。

13、《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14、一般人对父母的孝顺也有不同境界,《孝经·开宗明义章》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15、集体精神

16、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有什么好吃的,一定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17、人伦价值

18、三、父母身体不好时要照顾好

19、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0、天下所有人都是一个“类”,是人就应遵循相应规范,孔子认为仁为为人准则,人与人应当相爱,仁者爱人,《论语》有载:“樊迟问仁,子日: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这些言论最能代表儒家的仁爱思想。仁乃最高道德准则和品质,仁者爱人是人和人相处的根本方法。

21、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办理好父母的后事也是尽孝的一种。

22、“礼”涉及国家政治制度的要求、法律准则的约束、伦理道德的规范,代表着国家、民族、社会和个人利益。“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礼”天经、地义、民行。“仁’是集体利益,要达到“仁”的唯一条件是“克己复礼”,即克服个人不合之“礼”以归“仁”,把个人行为与国家、社会、民族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义”是儒家又一命题,是与“私利”相对立的公利,“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个人之“利”要符合整体之“义”。“义”又与“忠”“公”紧密相连,“公家之公利,知无不为。忠也”,“临患不忘国,忠也”,汉代儒家进一步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等观念。“仁…义”皆强调大局意识。

23、由孝之德又推广而出社会教化,在《孝经·孝治章》中又明确标举“以孝治天下”。孝的表现也有不同层次,有天子之孝,有诸侯之孝,有卿大夫之孝,有士之孝、庶人之孝等等。

24、儒家的修身主要是围绕仁来展开的,认为“仁”应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仁”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但是是什么仁?孔子没有明确指回答,而是针对不同的询问对象给予不同的回答。

25、二、物质上奉养父母亲

26、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句话孔子是以他所主张“仁”字为核心思想,他认为子女们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孔子还认为仁爱者,不仅对父母要履行孝道,对兄长及其长辈也要履行孝道。由此可知,孔子是一位全面论述孝道的儒学家。

27、儒家修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个是“仁”,一个是义。

28、一、精神上敬爱父母亲

29、孝这种德性又是天性所生,无可辩驳,《孝经·三才章》说:“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30、仁究竟是什么?孔子回答弟子樊迟道:“爱人。”《说文》解释:“仁,亲也,从人从二”。亲,爱也,所谓“仁”就是发自内心地去爱别人。仁有一个不可动摇的核心,那就是爱。

儒家孝道

31、俗话说万恶淫为首,白善孝当头。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来自于父母,没有父母的抚养孕育就没有我们自己。所以人类社会要想发展下去传宗接代是唯一的手段,而儒家思想中的孝理念是实现这一手段的重要思想保证,只有孝道才能使家庭和睦幸福,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孝也是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当中地位最高的,古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是如果作不到孝哪里的忠,实际上古代臣子对帝王的忠就是孝的一种表现。所以孝的概念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历史,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绝不能丢弃。

32、重视实践

33、人伦价值的核心为“孝”,《尚书》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之说,孔子具体为君、臣、父、子。孟子阐释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特别注重“父慈子孝”,把“抚养”和“孝顺”看作是人和人一切关系的出发点。“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指出对父母不但“养”还要“敬”,“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并倡导“移孝作忠”,认为只有对父母孝顺的人才能够对国家忠诚。“孝”为一切道德的根本和所有教化的出发点。

34、五、父母去世后要安排好后事

35、精神境界

36、“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儿行千里母担忧,两眼欲穿来时路,密密缝缝寸草心。

37、追求崇高理想人格是孔子的一贯主张,他认为人要有一个好境界,即便物质生活条件极端困苦也要抱着高尚的追求,他赞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谈到自己则“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程颢、程颐在教导学生时要求他们寻找和体会孔子和颜回为何总有快乐。孔、颜之乐,“忧乐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唯义所在”都是追求精神境界,这种崇高的追求对于一般人而言很难达到,但即使“不能至”,仍要“心向往之”。

38、四、事业有成可以满足父母的成就感

39、孝道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儒家思想和文明社会的精华,同时也是佛道宗教信仰的基石,是人与动物区别所在,更重要的是孝道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和天伦之乐。

40、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41、第一层,爱亲人。儒家的仁爱发端于我们身边最普通的血缘亲情,孝、悌两种情感是出自血缘亲情的自然纽带。“孝”是对子女对长辈的敬爱之情,“悌”是平辈之间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孝是纵的要求,悌是横的规范,一纵一横,用爱为人间的道德秩序编织了一个经纬网。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