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句子训练-84句优选

2023-09-05 10:26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二年级上册语文句子训练 1、【省略句式】 2、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

二年级上册语文句子训练

1、【省略句式】

2、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3、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

4、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5、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6、)、“.,.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7、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8、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9、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0、如果我好好刷牙,现在就不会牙疼了。

11、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2、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13、【否定句式】

14、如果没有空气,生物将无法生存。

15、晴天时,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在艳阳高照的时候,整个日月潭都展现在眼前,使人心胸开阔起来。

16、如果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得努力找工作。

17、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18、大象的鼻子好像一根水管。

19、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0、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21、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22、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23、)、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24、弯弯的月亮好像香蕉。

25、【倒装句式】

26、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27、太阳好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28、(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9、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儿就飞不起来。

30、【无标志判断句】

二年级上册语文句子训练

31、大象的身体好像一堵墙。

32、如果明天下午不下雨的话,我们就一起去公园散散步。

33、如果你生病了,就要去看医生。

34、如果没有你的采纳,就没有我的分数。

35、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36、如果鱼儿离开了水就不能存活。

37、猴子的尾巴好像一条鞭子。

38、)、“.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39、如果世界上没了空气,人类就灭亡了。

40、白云好像羊群一样跑来跑去。

41、大象的耳朵好像两把大大的扇子。

42、【被动句式】

43、弟弟的脸蛋后好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44、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45、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6、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爬山。

47、如果考试的时候我听老师的话好好检查试卷,就不会错那么多了。

48、弯弯的月亮好像镰刀。

49、如果明天下大雨,爸爸妈妈就不能带我去公园玩了。

50、妈妈在客厅里看电视,在卧室里睡觉,在厨房里做饭,在浴室里洗衣服。

51、如果我平时好好学习,期末考试的时候就能考个好成绩。

52、细细的春雨好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53、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充满了神秘。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54、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55、“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56、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57、美丽的彩虹后好像一座七彩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58、红红的苹果好像大灯笼。

59、蛇又细又长,身子像一条绳子,舌头像一团火焰。

60、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二年级上册语文句子训练

61、如果没有农民工的辛苦,就没有城市的繁华。

62、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63、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秋游了。

64、一个人如果要想面面俱到,那他就什么事都干不好。

65、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66、【文言句式】

67、桃之夭夭、逃之夭夭、想入非非、小心翼翼、衣冠楚楚、气喘吁吁、天网恢恢、小时了了、虎视眈眈、妙手空空、风尘仆仆、大腹便便、得意洋洋、威风凛凛、其乐融融、信誓旦旦、硕果累累、文质彬彬、大名鼎鼎、忧心忡忡、无所事事、波光粼粼、不甚了了、杨柳依依、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人才济济、秋风瑟瑟、白雪皑皑、神采奕奕

68、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就没有我的成功。

69、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70、)、定语后置

71、平常我在教室里学习,在操场上运动,在图书馆里看书,在实验室里观察、记录、做实验。

72、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73、【疑问句式】

74、雨天时,雾霭蒙蒙,雨丝袅袅,青山绿水在氤氲的烟雨笼罩下,水天一色,湖山共融,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75、回答: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76、【判断句式】

77、)、“.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8、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79、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80、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81、茫茫的草原好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82、)、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83、)、“.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84、造句:如果能够努力学习,就可以考取一个好的成绩,这就是自己的信念,也是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我一直都在让自己努力的去学习当中。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