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儒林外史运用讽刺手法的句子28句

2023-09-05 10:27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儒林外史运用讽刺手法的句子 1、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2、作者以细腻的

儒林外史运用讽刺手法的句子

1、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2、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描摹范进中举后的种种疯态,讽刺范进热衷功名,科举制度扭曲人性。

3、细节描写,作者写范进读报帖时,“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知道自己真的“中了”,竟欢喜得发了疯,拍手大笑,满街飞跑,弄得披头散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一只,口中狂念“中了!中了!”

4、《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5、范进在白庙村遭到村民的鄙视和毒打,非常悲惨。

6、《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上揭示了世态炎凉。

7、作为本书中的一个灵魂形象,他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让人读后难忘。

8、范进形象特点: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

9、《儒林外史》善于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描写,表达对人物的嘲讽之情。《儒林外史》的讽刺,不仅仅是对人物的讽刺,更是对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10、小说对匡超人这个形象的塑造也主要运用了前后对比手法,揭露了科举制度和不良社会风气对读书人的腐蚀危害。

11、范进中举范进中举前特别不受岳父待见,岳父平日里对他非打即骂,村中人也认为其费心劳力考取功名不值得。

12、直到他中举后,岳父对他的态度发生陡转,从曾经“把唾沫吐在他脸上”到“夸他是贤婿”,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范进自己,也喜极而疯。昔日挖苦的邻里开始巴结他,张乡绅也特地来拜会,与他攀亲“你我同在桑梓”,送来银两和房产。他的过了一辈子穷苦生活的老母亲,得知送来的一些金银珠宝都是自己的时,一口痰咽不下,便去世了……众人前后反差之大,让人唏嘘,而这,正是极尽讽刺,表现了作者吴敬梓对旧社会封建迷信腐朽的鄙夷和不屑。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13、儒林外史范进人物形象分析

14、范进,出自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是书中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范进生于白庙村的贫穷家庭。

15、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16、《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其讽刺艺术手法主要表现为,善于选择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编织戏剧性的情节,运用人物语言描写和夸张、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以达到讽刺效果.

17、儒林外史范进简介

18、利用艺术夸张,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我们知道,夸张是为了增强效果采取的放大手法,其本质是形象的强化.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巴掌,再也回不过手指来,都是寓讽刺于夸张之中,这些高度的夸张突出了本质.范进对名利的潜心追求把命运押在科举业上,若痴若狂的精神状态;胡屠户的势利、迷信、愚蠢都是人物性格的本质.作者把这些真实本质的东西通过变形、夸张,成倍的夸大,使其原形毕露.这样就达到意趣横生,讽刺之光四射,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起着深刻批判作用.

19、真切传神的细节描写吴敬梓通过真切而又传神的细节描写,揭示各种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和独特的行动,反映各类社会矛盾,构成《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另一特色.读过《儒林外史》的人,谁也不会忘记马二先生和王玉辉这两个人物.马二先生心地善良,慷慨疏财、仗义扶危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同时他也有迂腐的缺点,在游西湖的过程,表现得十分清楚.

20、清新生动的文学语言吴敬梓用清新而又生动的文学语言,幽默而又带着冷嘲热讽的笔调,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和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使《儒林外史》在语言运用方面也取得突出的成就.全书的语言是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同时也非常准确、凝练、并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进行艺木创造.

21、鲁编修把女儿当儿子教养,以此藉慰没有儿子的遗憾,并把自己认为八股文章最重要的思想传给了女儿,可惜女子不能参加科考,于是父女俩把希望寄托到了姑爷身上,没想到姑爷竟然不在乎在他们父女俩看来如此重要的事,于是两方都对对方表示了深刻的不解。

22、运用了前后对比手法

23、范进的形象是一个虚伪,软弱卑微,渴求功名利禄,情感脆弱的可怜书生。

24、《儒林外史》善于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描写,表达对人物的嘲讽之情。《儒林外史》的讽刺,不仅仅是对人物的讽刺,更是对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的揭露、控诉和批判。小说对匡超人这个形象的塑造也主要运用了前后对比手法。

25、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26、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说明他中举后也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会与其他统治者一样欺压百姓的。

27、广泛强烈的艺术对比吴敬梓采用广泛而又强烈的艺术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成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最显著的特色.他在刻画人物时,常常并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含意,引导读者一道去爱其所爱,憎其所憎.王冕、虞育德、杜少卿、庄绍光等是作者理想中“振兴世教”的人物,其中王冕在第一回出现,成为衡量全书人物的尺度,力求达到“敷陈大义”和“隐括全文”的目的.王冕属正面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与主张.

28、课文通过对比手法写他中举前后的变化,形象揭露了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封建科举制度已经扭曲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灵魂。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