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能反应格物致知含义的词语【21句文案】

2023-05-11 18:40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能反应格物致知含义的词语 1、博古通今bógǔtōngjīn,成语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成语出处:《孔子家

能反应格物致知含义的词语

1、博古通今bógǔtōngjīn,成语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2、造句: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

3、成语蒙昧无知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4、彷徨恐慌——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5、成语致知格物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6、成语困知勉行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7、金声玉振jīnshēngyùzhèn,成语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8、造句: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9、成语求知若渴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10、博闻强识bówénqiángzhì,成语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成语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11、造句: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

12、格物致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3、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4、袖手旁观——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5、不识不知bùshíbùzhī,成语解释: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成语出处:《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16、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推究。致:求得。该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17、实事求是探究、探讨、探索、推敲、研究、研讨、讨论、深究、推论

18、造句: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19、不辨菽麦bùbiànshūmài,成语解释: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20、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21、造句:金声玉振,寥亮于区寓。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