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中庸经典句子教育学【优选102句】

2023-09-10 19:06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中庸经典句子教育学 1、君子依乎中庸,循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 2、【释义】义就是去做人应该做得事。 3、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

中庸经典句子教育学

1、君子依乎中庸,循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

2、【释义】义就是去做人应该做得事。

3、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中庸之道:人生七不可,受益终生。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11、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12、君子慎其独也。

13、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14、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15、豫:同“预”。指预先有计划、有准备。立:成功。废:失败。【释义】凡事预先有准备,计划周密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16、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7、义者,宜也。

18、你好,我收藏的中庸之道可以让你借鉴。

19、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0、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3、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24、【释义】所以,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也自觉地警惕谨慎,在人们听不见的地方也仍然战战兢兢。没有什么隐秘可以不被发现,没有什么小事可以不被显露,所以君子在二人独处的时候也十分小心谨慎。

25、不耻下问:提倡人人好学虚心求教。

26、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27、中庸经典语录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孔子简介

中庸经典句子教育学

3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3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33、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34、【释义】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35、选自《中庸·第十九章》。【释义】别人只用一分力气做到的,我就用百分力气去做;别人用十分力气做到的,我就用千分力气去做。

36、射箭没有射中靶心,应该不会是靶子有问题,还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37、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易;强哉矫。

38、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2、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4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性”,循其本性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就叫做“教”。

4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4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6、饭,不可不饱,不可太饱。不饱对不住美食,太饱对不住身体。

47、【释义】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48、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49、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50、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5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5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53、【释义】人在没有产生喜怒哀乐这些情感的时候,心中没有受到外物的侵扰,是平和自然的,这样的状态就是"中"。

5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5、至诚如神。至诚无息。

56、君子遵道而行。

57、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只有天下最为诚心的人,才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事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配合成三了。

5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59、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60、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中庸经典句子教育学

61、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6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63、《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64、选自《中庸·第十四章》。【释义】君子按照自己当时所处的地位行事。

65、《中庸》开篇谈到“修道谓之教”,耐人寻味。愚以为修道即修身,修身而后可以教国人。所以,教育之道在于修身。

66、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67、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68、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69、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70、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71、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

72、酒,不可不醉,不可太醉。不醉,品味不出酒的妙处,进入不了酒的佳境,难以人酒合一,水乳交融。太醉,胡话连篇,丑态百出,失言失礼,伤己伤人,令人生厌

7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74、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75、修身包括两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一是专业技术,二是自身的德行。这两方面都要靠自身的学习内化,才可以达成。为什么上面屡次强调师德师风呢?恐怕是当下教师的德行在渐渐失掉的缘故吧,若去听听家长学生口中对老师的评价即可得知。怎么挽救教师的声誉呢?

76、选自《中庸·第二十一章》。【释义】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77、君子素其位而行。

78、人,不可不防,不可太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79、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80、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8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82、【释义】上天所赋予人的气质,就叫做人的本性;人能依照这本性去做事,就叫做天地间的正道;(在上位的人)能修养好这天地间的正道,(推而广之,让别人仿效学习)就叫做教化。

83、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84、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85、学生没有教好,就不要去怪学生了吧。

86、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87、己,不可不圆,不可太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不圆则方,方则棱角分明,冷面无情,伤人亦伤己。

88、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89、君子之道,费而隐。

90、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中庸经典句子教育学

91、子曰:“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9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93、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94、大学经典语录

95、勤攒苦练,正己修身。

96、孔子的名言

97、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98、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99、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隐瞒不好的地方,而宣扬好的地方,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中庸之道施行于人民。

100、大德者必受命。

10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02、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