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关于失信的成语故事50字

2023-10-17 10:20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关于失信的成语故事50字 1、要想取得他人信任,首先要做到言而有信、守信用。 2、孟尝君向太子丹讨剑,太子丹竟表示不记得有此事情发生。 3、人无信不立这个成语典故出自于《吕

关于失信的成语故事50字

1、要想取得他人信任,首先要做到言而有信、守信用。

2、孟尝君向太子丹讨剑,太子丹竟表示不记得有此事情发生。

3、人无信不立这个成语典故出自于《吕氏春秋》中的故事。

4、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5、“民无信不立”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引申出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的意思。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

6、延伸:这个成语在今天仍然广泛使用,它充分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7、债主们手执周赧王的欠条聚于宫门,执券索债。羞愧难当的周赧王不得不逃往南宫高台之上以躲债。后世因此将此台戏称为“避债台”,成语“债台高筑”由此而来。

8、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9、二:曾子杀猪

10、诚信3:皇甫绩守信求责

11、虢石父献计点起烽火,引诸侯白跑一趟,以此逗褒姒发笑,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一时间,烽火四起,各地诸侯以为犬戎打过来了,马上赶来救驾,到了后才知道被戏弄,诸侯们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为让宠妾笑,数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诸侯们渐渐地再也不来了。

12、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人们的信赖与支持,就必须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否则纵使你有过人的天赋,也会寸步难行。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受到一些对自己学习也是对诚信的考验。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可以在世界上立足,在社会上立足,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13、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14、诚信1:曾子杀猪,曾子和妻子要去赶集办事,儿子要跟着去,于是曾子对儿子说你好好在家,回来杀猪给你吃。等他们办完事回来,儿子便让他杀猪,为了信守承诺,真的杀了一头猪。

15、后来,他们二人参加叛乱,杀死齐襄公。齐襄公言而无信,最终落得被人推翻,死于非命的下场。

16、春秋时,齐襄公派大将连称、管至父去守卫葵丘。连称问齐襄公:“我们何时能回来?”当时正是西瓜上市季节,齐庄公一边吃瓜一边说:“明年吃瓜时派人替换你们。”

17、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18、关于失信的成语故事:【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背义负信】【背信弃义】【食言而肥】【背惠食言】【弃义倍信】【轻言寡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19、原句:“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颜渊》,原句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为后人附会。

20、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市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商鞅对民众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21、诚信2:韩信报恩

22、故事讲述了一个商人因为失信而被人抢劫后悔过自新的故事。

23、意思是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出自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门重曰:‘何肥也?’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欲酒正乐。’”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食言而肥”。

24、三:商鞅立木为信

25、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26、东郭先生与狼。从前有个东郭先生救了一条狼。狼说要感谢东郭先生,但是把狼救上来,以后狼要吃了东郭先生

27、这个成语意味着信用和誓言对于人的道德发展至关重要,人们应该遵守信用、言出必行。

28、关于表示失信的成语故事有言而无信。故事如下:

29、小白兔与胡萝卜:一只小白兔每天被一位农夫饲养,每天给它一个胡萝卜,小白兔在农夫睡着时,把胡萝卜存到一个洞里。有一天,农夫发现小白兔存了很多胡萝卜,这时,农夫知道小白兔不守信用,于是他决定不再给小白兔胡萝卜。

30、但周赧王此次出兵,既徒费无益又欠下巨额军资。

关于失信的成语故事50字

31、周朝的都城丰镐靠近戎人部族,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如果容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褒姒高兴地笑了。幽王想看见褒姒的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都城都没有戎寇。到了后来戎寇真的来了,幽王击鼓,诸侯不以为信,幽王就死在马丽山之下,被天下人所有人取笑。

32、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京都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几十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一座,一旦犬戎攻袭,相邻近的烽火台就相继点燃烽火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天子有难,就马上赶来救驾。

33、从此以后,士鞅更加坚定了诚实守信的信念,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商人和官员。

34、一位借钱的朋友失信于借款人,没有按时归还借款,这个朋友从此失去了借款人的信任和友谊。

35、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36、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37、食言而肥。

38、《史记》中,有一个叫做“盗跖”的人,他为人狡诈,经常欺骗百姓。后来,他被楚国所处死地,向国君表示自己有忠诚的心,但是却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最终导致他的死亡。这个故事成为“人无信不立”这个成语的来源。

39、人无信不立的成语典故来自于《晋书·苻坚传》。

40、《齐襄公言而无信》

41、债台高筑-周赧王向洛阳城内的贵族富户借款以为军资。为了筹集到军资,周赧王给这些贵族富户们颁发欠条,答应等到与山东六国合纵攻秦凯旋后以战利品偿还。

42、商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43、【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44、诚信4:晏殊信誉的树立

45、烽火戏诸侯

46、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中的一则故事。

47、周幽王失信亡身

48、这个成语至今仍然广泛应用于人际关系中。

49、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50、有一次,他听说周穆王正在娶妃,就借机前去拜访,向他献上了一匹骏马,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敬意。

51、孟尝君和齐国发生战争后,太子丹辅佐太子公孙贾轻敌,被齐将田忌击败。

52、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而褒姒也被俘虏。

53、解释原因:故事讲述燕国的太子丹和齐国的孟尝君交好,孟尝君借给太子丹宝剑,太子丹承诺三年后归还,但三年后太子丹成为燕王后,忘记了借剑之事。

54、九九重阳:据说,重阳节以前,一个男孩和一只狗约定要在重阳节碰头,但是男孩没有守信用,重阳节当天,他缺席了,狗独自等了很久,才回家。从此,“九九重阳,约而不到”,就成了一句成语。

55、讲信修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56、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57、兔死狐悲:有一只兔和一只狐狸约定在某一天碰头,但是,兔子没有守信用,狐狸等了很久,也没有见到兔子,于是,“兔死狐悲,约而不到”,就成了一句成语。

58、孟武伯听完,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

59、同类事迹:

60、扩展资料

关于失信的成语故事50字

61、有一个商家失信于消费者,虚假宣传商品效果,结果遭到了大量的差评和退货,生意日益萎缩。

62、没有信用基础的沟通交流和商业活动都会变得失去了效果,甚至导致亏本,所以一个有信用的人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63、曾子杀猪

64、我个人认为古代失信故事中最经典的就是周幽I烽火戏诸侯。不论是狼烟还是烽火在古代都是传递军事信息的,而周幽王却用烽火戏诸候,只为博美人一笑。所以他周幽王落个国破被杀也就怪不得他人了。

65、关于失信的成语典故:言而无信

66、五、华盛顿与樱桃树

67、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

68、一:一诺千斤”

69、有关失信的成语【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背义负信】【背信弃义】【食言而肥】【背惠食言】【弃义倍信】【轻言寡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70、一只狼失信于三只羊,羊们不再相信狼的诺言,警惕地保护自己,狼再也无法捕食到羊了。

71、因此,我们要时刻铭记“人无信不立”的道理,秉持诚信,取信于人,获得成功!

72、4.狐假虎威:传说,有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约定在某一天碰头,狐狸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在某一天碰头”,老虎收下了纸条,但是,狐狸却没有守信用,老虎等了很久,也没有见到狐狸,于是,“狐假虎威,约而不到”,就成了一句成语。

73、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信任是社会稳定和个人成功的基石。

74、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守信用,信用是人们交往的基础,只有守信用,才能受人尊重。

75、【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76、结论:人无信不立的成语典故是源于汉朝时期的故事。

77、四:郭沫若与芭蕉花

78、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79、某工程承包商失信于多个业主,拿到了定金却不履行合同,最终被迫关闭公司并赔偿损失。

80、人无信不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被记录在《吕氏春秋》一书中。

81、故事讲述了秦王嬴政询问蜀地的人民是否可信,当地老百姓回答说:“人无信不立,”意味着如果人们没有诚信,那么社会就无法安定。

82、只有坚持诚信原则,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建立自己的信誉。

83、一个政府官员失信于公众,违反了政治道德和职业操守,最终被曝光和惩罚,丧失了官位和声誉。

84、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叫荣禄,他做事不太讲信用,经常欺骗别人。

85、【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86、关于失信的成语最有名的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这个成语故事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

87、回答如下: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一则故事。当时,齐国的公子小白因为不守信用被人唾弃,无法立足于人群之中,最终被流放到了荒野。从此,人们就将“人无信不立”这句话传颂至今。

88、【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89、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90、成语:烽火戏诸侯。

关于失信的成语故事50字

91、有一次,赵国使者来到齐国,荣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误导他们,使得赵国与齐国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92、从前有个商人,在南方办了一批货,选择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的时候,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涨。商人赶忙走出船仓查看货物,霎时,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商人拍落到河里。

93、齐襄公十分振怒,平静下来之后,对送瓜的人说:“他们要想回来,在等一次瓜熟吧。”连称、管至父见齐襄公言而无信,又气又恨。认为是一个不值得信赖和追随的君王。

94、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点燃烽火谎称军情,结果各路诸侯集结前来却啥事没有。

95、这个成语至今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96、原因:相传,汉朝时期,齐人儒生修养极高,在太学任教,他经常对学生说:“人无信不立。

97、结论:人无信不立的成语典故来源于《史记》中的故事。

98、蝉比螃蟹:传说,有一只蝉和一只螃蟹约定在夏至当天碰头,螃蟹答应了,但是蝉却没有守信用,夏至当天他没有出现,螃蟹等了很久,也没有见到蝉,于是,“蝉比螃蟹,约而不到”,就成了一句成语。

99、这次孟武伯借着向哀公敬酒的机会,又向郭重说道:“你吃了什么东西这样肥胖啊?”

100、一年之后,齐襄公却忘了约定。管至父只好送回一瓜,并提出按时替换的要求。

101、失信成语故事:债台高筑-周赧王向洛阳城内的贵族富户借款以为军资。为了筹集到军资,周赧王给这些贵族富户们颁发欠条,答应等到与山东六国合纵攻秦凯旋后以战利品偿还。但周赧王此次出兵,既徒费无益又欠下巨额军资。债主们手执周赧王的欠条聚于宫门,执券索债。羞愧难当的周赧王不得不逃往南宫高台之上以躲债。后世因此将此台戏称为“避债台”,成语“债台高筑”由此而来。

102、此故事表达了“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103、守信成语故事: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104、人无信不立的成语典故源于《史记》中的一则故事。

105、在今天的社会,道德沦丧、欺骗行为屡见不鲜。

106、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107、关于守信的成语故事:一诺千金

108、在商务谈判、人际交往等方面,都非常重视诚信的作用。

109、关于失信不守信用的成语故事有许多,比如其中有言而无信、背信弃义、自食其言、出尔反尔、过河拆桥、违信背约、背惠食言等等。

110、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111、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112、春秋时,齐襄公派大将连称、管至父去守卫葵丘。连称问齐襄公:“我们何时能回来?”当时正是西瓜上市季节,齐庄公一边吃瓜一边说:“明年吃瓜时派人替换你们。”一年之后,齐襄公却忘了约定。管至父只好送回一瓜,并提出按时替换的要求。齐襄公十分振怒,平静下来之后,对送瓜的人说:“他们要想回来,在等一次瓜熟吧。”连称、管至父见齐襄公言而无信,又气又恨。后来,他们二人参加叛乱,杀死齐襄公。齐襄公言而无信,最终落得被人推翻,死于非命的下场。告诉我们人是要讲信用的,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然失信

113、关于失信的成语故事:

114、久而久之,犬戎来犯的时候,周幽王点燃烽火求救,诸侯却不信了。导致了周幽王被杀。

115、《立木取信》

116、”这段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与尊重。

117、烽火戏诸侯,是发生在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当时的天下共主周天子有个宠妃叫褒姒,长得国色天香,却冷若冰霜,自进宫后从来没有笑过。周幽王就悬赏:谁能博得褒姒一笑,赏千金。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118、从此,人们便总结出了这个成语,提醒大家做事要重视信用,不然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和后果。

119、幽王想看见褒姒的笑。幽王想看见褒姒的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都城都没有戎寇。到了后来戎寇真的来了,幽王击鼓,幽王就死在马丽山之下,被天下人所取笑

120、内容延伸: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遵守信用,言而有信,不仅是个人品德问题,也是做人处事必不可少的原则。

关于失信的成语故事50字

121、春秋时期,郑国有个商人叫士鞅,他和别人交易的时候总是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122、周穆王感激他的诚实和慷慨,就特地提拔他为官。

123、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培养道德良知,让人们从心底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逐渐建立诚信文化,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124、成语典故是“人无信不立”。

125、商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这时,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商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渔夫急忙把商人救起来,送进船仓。商人换好衣服,拿出十两银子扔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打鱼半年的了。”渔夫不接银子,看着商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商人不高兴地说:“你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十两银子,不少了。”渔夫说:“话不能这么说,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商人走进船仓,不再理会渔夫,渔夫叹着气回去了。

126、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127、周幽王失信亡身译文:周朝的都城丰镐,靠近戎人部族,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如果容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褒姒高兴地笑了。

128、它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无价的财富,如果你能够保持诚实和守信的态度,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社会中站稳脚跟。

129、《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

130、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131、结果,赵国派来的大军攻打了齐国,荣禄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32、诚信5:尼泊尔的少年。

133、当时,苻坚曾任燕王,拥有大约五万的军队,官员们接连上书反对他称帝。

134、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135、他向部下询问如何应对,得到了副将苻飞的“人无信不立,先下手为强!”于是苻坚立即发动了称帝的行动并击败了反对派,建立了后秦王朝。

136、自食其言(zìshíqíyán)不守信用,说了话不算数。(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137、传说,有个人受人托付要去买马,但他却把钱用来买羊。因为他失信,受到了众人的唾弃。

138、食言而肥。春秋时期,鲁国大(dà)夫孟武伯说话一贯无信,鲁哀公对他很不满。有一次,鲁哀公举行宴会,孟武伯照例参加,有个名叫郭重(chóng)的大臣也在座。他长得肥胖,平时颇受哀公宠爱,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辱。

139、周幽王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失信于诸诸侯,最后导致国家被灭。别的还有食言而肥,背信弃义,违信背约,背惠食言,轻诺寡言,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