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锦城写望赏析优选50句

2023-10-24 09:44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锦城写望赏析 1、有人认为,此联同苏轼的“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感情相近,其实不然。苏轼所射“天狼”,指的是西夏,而陆游所射“雉兔”指的是朝野小人。所指既不同,感情

锦城写望赏析

1、有人认为,此联同苏轼的“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感情相近,其实不然。苏轼所射“天狼”,指的是西夏,而陆游所射“雉兔”指的是朝野小人。所指既不同,感情当然不同。

2、通过这个对比,表达的是不被重用、壮志难酬之愤。——诗人的射猎哪是遣怀,分明是在泄愤!

3、半生寄意恢复,不甘心做个诗人的陆游当然对这种闲居的生活倍感不满,于是他被酒出成都西门,挟弓带箭到西郊射猎。

4、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5、《登锦城散花楼》李白

6、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7、《醉中出西门偶书》作于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陆游闲居成都。

8、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9、“末路自悲终老蜀”化自杜甫句“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但是反其意而用之,在诗意上概与阮籍“穷途之哭”同。

10、《登锦城散花楼》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游成都时的作品。此诗以时间为主轴展开描述,从朝光到暮雨,并且向四周扩散,南到双流城,东至三峡。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抒发了登楼的愉悦之情。全诗以华丽言辞写所见景物,颇切合青年李白的身份。

11、作者简介

12、陆诗是无可奈何,名句是意气昂扬。

13、“几年耽酒负公朝”,意思是,几年来好酒贪杯,有负朝廷重托。表面上这是一种愧疚与自责,其实却满含激愤。

14、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15、陆游被免的理由正是“恃酒颓放”,这样写相当于承认自己食君之禄,却没为君效命,但细品里面却有满腹的牢骚在:

16、同为出猎场景,“极目寒芜雉兔骄”与苏轼“西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

17、这哪是“服软”,分明有种郁勃不平之气在。

18、《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19、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20、颔联“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21、醉中出西门偶书

22、尾联“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是紧承上联而来的。

23、值得注意的是,“极目寒芜雉兔骄”的“骄”字。

24、颈联在今昔对比中诗人满怀悲伤遗憾。

25、首联交代了作者赋闲、住在古寺里面无事可做、只能以酒来消解心中苦闷的生活状况。

26、阮籍时常不管道路,驾车任意而行,直至末路,大哭而回,表达的是一种“众里身单”、不被理解的孤愤。而陆游也“纵酒颓放”,也“不拘礼法”,他的“末路自悲”和阮籍是相同的。——这里诗人是以阮籍自比。

27、——无论如何解释,无可奈何也好,意气昂扬也好,后一句还是可以看出陆游的固守来的,一个身处困境却清高自守的诗人自我形象如在目前。

28、年,四十六岁的陆游携家眷入川,开启了蜀中八年的生活。他先后通判夔州、嘉州、蜀州等地,又曾入王炎幕府,力主北伐。

29、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霞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楼上的窗棂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懑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昏暗的暮雨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30、此联上句还有歧解。有人认为这里意为“我志在为国战死沙场,祖国的青山到处都可以埋葬我的尸骨”。这样解释当然昂扬得多,也同名句的意蕴变得极为相似,但“是处”有“处处”的意思吗?

锦城写望赏析

31、可是,他的洒脱率性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于是造谣、中伤四起。1176年,朝廷以“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为由,免去了陆游的锦城参议之职,于是陆游只得闲居成都,以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所得的“祠禄”维生。

32、“骄”写出了雉兔的不可一世。良狗烹,良弓藏,才有雉兔之骄。显然,这里的“雉兔骄”是奸邪小人横行的隐性表达。

33、颔联中的青山、白发,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视觉冲击,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34、上联下句用唐太宗亲征辽地典,说自己的夙愿是跟从明君,立功边塞,保家卫国。但现实却是,醉酒挟亏,于西郊寒芜,射射野鸡兔子而已!

35、陆游认为,自己之免官同小人横行有关,因此射猎更是对小人的象征性“审判”。

36、几年来,自己积极用事,为恢复建言献策(曾写《平戎策》),非但不为朝廷接纳,还被群小构陷,这才是“耽酒”的根本原因。——你们说我错,那就算我错了吧!

37、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38、陆游在这联诗中想表达的是,自己白发已生,恐怕要老死于巴山蜀水之地(“青山是处”)了,因此不愿为“五斗米”向人折腰。

39、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

40、此句联系的是颔联上句,是在埋骨蜀山基础上的强化,由无可奈何上升为激愤的表达。

4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42、首联“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交代了因自己闲居住古寺,无事可做而倍感寂寥,只好借酒浇愁的生活状态。

43、颈联“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上句承上,下句启下。

44、“少年常愿从征辽”,则是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自己少年壮志不获实现的痛苦,同时又为尾联蓄势。

45、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是李白最早创作的诗歌之一。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认为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春初游成都时;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则认为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十年(722年)重游成都时所作。

46、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47、名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由“青山是处可埋骨”化用而来,但二者表达的意义却大有不同。

48、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

49、创作背景

50、“四望烟花匝郡楼”,是近望之景。“四望”不仅点题,而且极富情趣,写出了诗人登上郡楼又惊又喜的情态:初睹一方,就对眼前美景惊异不已,便遍览四周,东南西北,每一边都是花事正繁,如烟如雾。用“烟”字修饰花,正是“望”中之花,而非看中之花。“匝”字用的也很生动,贴切道出了郡楼被花的海洋所簇拥的形势。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