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描写西施好看的长篇诗句【75句精选】

2023-10-30 09:15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描写西施好看的长篇诗句 1、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2、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3、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4、出自唐代李白的《咏苎萝山》 5、(唐)陆龟蒙 6、(

描写西施好看的长篇诗句

1、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2、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3、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4、出自唐代李白的《咏苎萝山》

5、(唐)陆龟蒙

6、(9)咏白海棠

7、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8、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9、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10、(5)西施滩

11、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12、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13、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14、赞美西施的诗句:

15、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6、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17、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18、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9、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20、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21、应是吴宫歌舞罢,西施因醉误施朱。——王禹偁《朱红牡丹》

22、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23、有关西施诗词,例如:

24、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25、(1)西施

26、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27、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28、(唐)李白

29、(8)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30、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描写西施好看的长篇诗句

31、(清)曹雪芹

32、(10)乌栖曲

33、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34、(7)吴宫怀古

35、西施晓下吴王殿,乱抛娇脸新匀浓。——唐·张碧《林书记蔷薇》

36、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37、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38、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39、西施  作者:【罗隐】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未知】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注释】: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  西施咏  作者:【王维】年代:【唐】体裁:【五古】类别:【未知】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简析】:  以咏西施为题,比喻一个人纵然有才也还需要机遇,也反映出世态的炎凉。结尾两句,可以解作姿色是天生的,并没有用,有什么必要效颦?  【注解】:  1、持谢:奉告。  2、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韵译】: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  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  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  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  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  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  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  ??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  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  深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此  言颇是。  ————————————————————————  西施滩  作者:【崔道融】年代:【唐】体裁:【五绝】类别:【未知】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释】: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象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在议论中渗透感情。  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比较起来,两诗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罗诗议论充分,能联系“时运”来分析国家的兴亡,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崔诗发议论,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  ————————————————————————  西施  作者:【曹雪芹】年代:【清】体裁:【七绝】类别:【未知】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西施的故事在正史中都没记录,《史记》中记载勾溅卧薪尝胆终灭吴;范蠡泛舟,化身为陶朱公都没提到有西施这样的美女为伴。西施留给人们却有一段发人深思的传说,以倾城之姿被送入吴宫,在吴亡后又被范蠡携入江湖,过完后半生。先苦后甜,是为可欣。  这首诗的大意是:西施禀有倾城的容貌,沉鱼的姿色,却不得不孤寂地住在远离家乡的深闭的吴宫,怀念着家乡的山水,怀念着家乡的一切。时人都只记得东施效颦的可笑,却没看到东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到老,仍然可以自在地在溪边浣纱,这不也正是西施本来应该拥有的生活呀!  这首诗可以说是黛玉对自己现在所处境地的愁闷,同情西施实际实在可怜自己。父母双亡,不得不远离老家寄住在外祖母家,一切生活都要仰人鼻息。通过反思东施效颦,也抒发了自己向往平静而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通过小说中贾雨村所论述的正邪两气说,并结合黛玉的身世,要是黛玉托生为男子身,一定会是逸士高人,陶渊明一类人。这种思想从书中的赋诗是很明显能看出来的,所谓“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菊花诗可说是黛玉寄托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诗作。  ————————————————————————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作者:【杨万里】年代:【宋】体裁:【未知】类别:【未知】  朱墨勾添眼底尘,今年春尽不知春。  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原题】: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种牡丹二首  ——————————————————————————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作者:【杨万里】年代:【宋】体裁:【未知】类别:【未知】  洛花移种到松江,国也天香内样妆。  老里懒边无好思,为渠觅句却穷忙。  【原题】: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种牡丹二首  ——————————————————————+——————  下面这首是词  薄媚西子词  作者:【董颖】年代:【宋】体裁:【词】类别:【未知】  自笑平生,英气凌云,凛然万里宣威。那知此际。熊虎涂穷,来伴麋鹿卑栖。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争若都燔宝器。尽诛吾妻子。径将死战决雄雌。天意恐怜之。偶闻太宰,正擅权,贪赂市恩私。因将宝玩献诚,虽脱霜戈,石室囚系。忧嗟又经时。恨不如巢燕自由归。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有血都成泪。备尝险厄返邦畿。冤愤刻肝脾。  【注释】:  《薄媚》是大曲的一种。所谓“大曲”,就是指唐宋时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说:“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谓之大遍。”这是相当于一般大曲的结构而言。董颖的《薄媚》大曲,是由排遍第八、排遍第九、第十攧、入破第一、第二虚催、第三衮遍、第四催拍、第五衮遍、第六歇拍、第七煞衮等共十曲组成,题为《西子词》,歌咏的是我国春秋晚期吴越斗争中越王勾践利用美人西施复仇灭吴的历史故事。  《排遍第九》只是其中的一支曲子,写越王勾践由臣事吴王夫差到返国的全过程,表现了勾践在争霸失败后的痛苦挣扎与悲愤心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出兵与越争霸,越王勾践大败吴师于木隽李(今浙江嘉兴南)射伤阖庐。不久,阖庐死去。其子夫差继位后于前494年出兵复仇,勾践大败,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文种向吴求和,“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不许。于是,“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被文种劝止,并接受了文种的建议,以美女宝器,买通了吴国擅权贪赂的太宰嚭,求和成功。于是勾践入事吴王,为夫差“驾车养马”,在吴三年,至前490年获释回国。《排遍第九》反映了上述历史内容。  勾践从兵败到复国成功过程,无疑是悲壮的。作者准确地把握了这个基本点,所以在词中,叙事抒情抑郁悲情,壮怀激烈,构成了这首词的基调。上片首六句,用有力的反跌笔法,将词中主人公平生不可一世的地位与眼前穷愁卑下的处境相强烈对此,从而表达其悲愤情怀。起调三句,气势雄阔,有睥睨天下之慨。平生英气凌云,万里宣威,多么悲壮!但由“自笑”道出,“自笑”实为自叹,如“长歌当哭”之意,造成反跌之势。接着以“那知”一句转折,反跌出与平生志气有天壤之别的悲惨现实,迸发出了主人公的悲愤感情。值得注意的,词中写眼前现实的悲惨,但气慨不衰。写主人公“途穷”,而以“熊虎”比拟,虽是“途穷”其威不减;是“熊虎”,却“来伴麋鹿卑栖”,其拗怒之气亦隐然可见。这样就深化了主人公的形象,并使全词的旋律由起调的高昂转入悲壮。“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三句,节奏短促有力,句句紧逼,不容喘息。其前两句已写出了形势的严重,“何为计”一句,提出问题,尖锐有力,如惊雷骤至,必须立即作出反应,迅速抉择国计。同时也蕴寓着无限的无奈,在句间结构上,“何为计”一句又具有转出下文的作用。“争若”四句,承上而来,回答问题。  这几句,辞锋犀利,沉着痛快,声情悲壮,是血泪语,也是决绝语,表现了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天意恐怜之”,则词婉而意坚,流露了对于求胜的期望。词至歇拍,尤觉声情悲怆,“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是这首词中唯一的写景处。“月”是“残月”,而且“朦胧”;“雨”是“寒雨”,而且“萧萧”。“残月”与“寒雨”是勾践事吴三年,“备尝险厄返邦畿”过程中诸般景物的择要概括,且景物之中寓有山河破碎、家国风雨飘摇之意。显然,这里的写景,是为了进一步抒情,为“有血都成泪”作烘托。“有血都成泪”、“冤愤刻肝脾”,该肌入骨、深沁肝脾,是本词叙事抒情的最高点,成为全词基调中最沉重强烈的音符。  这首词写是历史故事,实是讽喻作者所处的南宋时代,词中的主人公勾践是作者刻意塑造出来的人物,中间倾注着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词人这样淋漓尽致的描叙勾践,显然是借古讽今,指陈时事,抒发感慨,锋芒直指南宋的统治集团。做敌国的“臣妾”,对勾践来说,只是权宜之计,勾践的屈节事吴,正是为了灭吴;而南宋王朝对金国的纳币称臣,则是为了乞求苟安。在这里,可以体会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而那“有血都成泪”、“冤愤刻肝脾”,也正是作者有志难展、报国无门的忠愤。  这首词是大曲的一遍。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第四章《宋之乐曲》说:“此种大曲,遍数既多,自于叙事为便。”举此董颖《薄媚》为例。这一首叙事抒情浑为体(上片抒情兼叙事,下片叙事又抒情,互为作用,相辅相承)而抒情为主体。所抒发的人物感情如万斛涌泉,蔚为大观。《薄媚》全组十首,用韵皆同部平上去声通押,平仄间杂,或厉而举,或清而远,或明快而嘹亮,相配使用,抑扬有致,有效地配合了感情的表达,付之歌喉,一定动人谐美。

40、西施和泪下珠楼,回首吴宫隔烟雾。——曹勋《姑苏台上月》

41、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尚浣纱。

42、(2)西施

43、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44、(6)西施咏

45、(4)子夜吴歌·夏歌

46、东方渐高奈乐何!

47、《五美吟・西施》曹雪芹清代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西施》罗隐唐代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咏苎萝山》李白唐代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西施(三之一・仙吕调)》柳永宋代苎萝妖艳世难偕。善媚悦君怀。后庭恃宠,尽使绝嫌猜。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捧心调态军前死,罗绮旋变尘埃。至今想,怨魂无主尚徘徊。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西施》柴望宋代十二金钗对对铺,三千粉黛腻如酥。君王莫道六宫丑,一个西施已坏吴。一代绝色的美女终于如浪花般消失,她在吴宫里白白地想念儿时的家乡了。

48、《西施咏》

49、唐·李白《咏苎萝山》

50、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51、(唐)罗隐

52、黄增〔清代〕

53、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54、西施故乡擅佳丽,会稽秀气藏华稼。——王铚《诗送韩简仍学官于临浦呈劝其重修四子祠》

55、西施夜醉芙蓉洲,金丝玉簧咽清秋。——宋无《乌夜啼》

56、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57、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58、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59、(唐)崔道融

60、(唐)王维

描写西施好看的长篇诗句

61、西施颜色今何在,但看春风百草头。——唐·元稹《春词》

62、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63、有关描写“西施”的诗,例如:

64、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65、关于形容西施的诗词如下:

66、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67、(3)五美吟·西施

68、西施自是越溪女,却为吴王赚得来。——郑獬《次韵程丞相观牡丹》

69、《集杭州俗语诗》

70、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唐·李贺《美人梳头歌》

71、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72、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73、王维〔唐代〕

74、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75、出自唐代罗隐的《西施》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