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经典文案 >

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哪些历史上有哪些人淡泊-集锦

2023-11-16 11:08经典文案人已围观

简介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哪些历史上有哪些人淡泊 1、古代文人淡泊名利,放弃官职的人,笔者首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2、先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吧。陶渊明生性刚正廉明

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哪些历史上有哪些人淡泊

1、古代文人淡泊名利,放弃官职的人,笔者首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2、先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吧。陶渊明生性刚正廉明,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堂堂正正做官做人。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在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3、正是因为陶渊明放弃了官职,淡泊名利,便成就了他在文学诗词和散文等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4、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5、一个人绝不会仅仅因为用憎恶的眼光看待世人就能显出他的优越。——夏多布里昂

6、王维在后期是比较有淡泊之心的,在官场多年后来退隐山林,非常安逸这种村野生活,他的母亲非常信佛对他也是很有影响的,王维后来练习书法绘画,非常有造诣,也是心性平和的体现。

7、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充满利益争夺的官场并不被陶渊明所喜,并且使他更为向往那种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于是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陶渊明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便辞官隐退,归隐山林,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足以证明陶渊明的心澄净到如此境界!

8、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9、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10、在文学上,我们不要单独的去看陶渊明辞官归隐的问题,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其正直,不趋炎附势的秉性。才有了他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所以他有了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受到后人的推崇。

11、我随便举几个吧。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田间,淡泊名利。居里夫妇发现镭,却放弃申请专利,甚至穷到自己做实验都买不起镭。袁隆平爷爷也是,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却无偿向社会公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12、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13、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14、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

15、离开官场的陶渊明,并没有消沉下去,他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的那首《饮酒》诗写出了他复归自然,淡泊一切名利的真是感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6、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17、这首诗里,你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那样的闲庭逸致,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说明陶渊明已经完全放下了官场中那些勾心斗角的阴暗面,徜徉在自己的田园山水中,与大自然融合,才能释放自己的真正感情!

18、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尔

19、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官宦世家,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分。

20、有李白,杜浦,白居易,杜牧,孟浩然,苏轼,李清照。

21、“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的原委就是这样,陶渊明看到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毅然决然离开混沌的官场。

22、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

23、在诗词上,他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24、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25、在散文辞赋上,他的《桃花源记》、《归去来兮》和《五柳先生》几乎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就拿《桃花源记》来说吧,思想境界已经达到了空灵的境界。写的《桃花源记》时已不限于个人,而是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能够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生活有关。这也造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6、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这些言行,与《儒林外史》上追名逐利的风气恰成鲜明的对照。

Tags:

很赞哦!

随机图文

标签云